第223章(第7頁)

老爺子想想,忽然低聲道,“你跟咱說實話,你在呂宋種了多少?”

謝晉忠滿頭冷汗,“差不多,五畝地?”說着,又顫抖着說道,“小人實在是記不清了!”

不怪他記不清楚,此時的呂宋還蠻荒之态,部落形制。他這個客居番邦的大明商人,手下帶着一群水手就占了好大一片地。莫看他在大明岌岌無名,可在那邊的莊園之中,卻是土皇帝一般的存在。

“就是說,那些番邦土人手中也可能有這洪薯的種子?”老爺子又問。

“小人莊子中的有,外頭.....絕沒有!”謝晉忠顫聲道,“其實,小人的莊子是用棉布從一個酋長那換來的,小人和他們也是相互提防!”

“小人之所以在呂宋也有莊子,是因為那邊什麼都沒有,我大明的棉布鐵瓷在他們那都堪比黃金......”

朱允熥看着他若有所思,謝晉忠這樣的大明海商不計其數。這些人揚帆起航,哪裡賺錢多去哪裡。而且船上的水手也多是亡命之徒,不然的話周圍番國那些酋長他們震懾不住,早就動手搶了。

想想曆史上,西洋zm者來之前,都是大明的商人稱王稱霸,甚至幾個小國的華人後裔,還仿照中華制度建立王朝,可見明代海商之繁多。

這些海商倒是可以利用起來,讓他們成為國家的急先鋒,配合海軍把大明的海疆無限擴展。就算給他們些甜頭,許以國家官職也無妨,他們在海外開枝散葉,根卻始終都在大明。

他們所到之處,也能理所應當的成為大明的疆土。

忽然,老爺子一句話,打斷了朱允熥的思緒。

“你回去一趟!”老爺子對謝晉忠說道,“你莊子裡所有的洪薯,哪怕一根藤曼都不能落,都給咱帶回來!”

第120章

呂宋(2)頓時,謝晉忠呆若木雞。

老爺子又看看朱允熥,“大孫,你派兵跟他回去,那些洪薯的種子,藤曼,還是耕作洪薯的土人,都給咱抓回來,一個都不能少?”

朱允熥明白老爺子的意思,這等天賜之物,在老爺子心中那些番邦土人是不配享有的。留在他們手裡,是暴殄天物,甚至是種糟蹋。

“靖海軍已在福建等地操練數年,戰艦火炮無一不有,如今也到了該出去練練的時候了!”朱允熥想想,開口道,“孫兒以為,那邊既然土地肥沃,不如直接設置衛所給占了!”

老爺子皺眉,想了許久,“不行,呂宋随小但也是對咱大明俯首稱臣的,雖遍地土酋,但咱記得他們的國王好像是來朝貢過!”說着,微微疑惑,“咱有些想不起來了!”

“回太上皇!”李景隆在旁開口道,“禮部記載洪武八年,呂宋的羅阇蘇萊曼,還有渤泥國主,派遣使者前來朝貢天朝。您當初回了十匹棉布做禮,沒準他們請咱們派遣使節的奏章!”

“你記性好!”老爺子贊一句,又忽然變臉,“就是不往正地方用!”

此時的呂宋還不是統一的政權,除了那些酋長之外,還分成數個所謂的王朝,互相偶有攻伐,但都對大明稱臣。

“你這個法兒不大好!”老爺子對朱允熥說道,“興兵遠征得不償失,即便是占了地方能做啥?移民過去?咱大明自己的百姓還不夠用呢!”

這就是觀念的沖突了,在老爺子心中天下最好的就是大明,那些番邦再好,也要比大明差一點。打下那些地方,卻沒有人,屬于虧本買賣。

“孫兒是這麼想的!”朱允熥笑道,“也不是一股腦就把人家土王給滅了,大明畢竟是上國,不能太霸道。咱們在他們占一塊地方,算租借!”

“您也知道,雖說這些年倭寇不鬧了,可近海之外也總是不穩當,總是有海盜劫掠大明的商船!”說着,朱允熥看看謝晉忠。

後者不明皇上為何看他,而且心中還暗中道,“海盜?海盜也是咱們大明的人居多呀,出海做生意,能吞就吞,千百年來不都是這樣?”

可面對朱允熥的目光,還是硬着頭皮道,“皇上說的是,小人在海外這些年,最怕遇上海盜。如今大明強橫,那些海盜不敢在沿海作亂,隻能遠遠的半路上搶。但哪天他們餓急了,大明海防松懈,勢必卷土重來!”

“皇爺爺,他可是一輩子都在海上的,說的不能是假吧?”朱允熥笑道,“咱們借呂宋一塊地方為海軍根基,就能拒海盜于近海之外,而且還能保證商路!”

“這跟您當初一定要興師北征,一定要把鞑子打到遠處,不離咱們太近,是一個道理!”

“哼!”老爺子悶聲道,“海盜能跟鞑子比?你也真高看他們了!”

“自然不能比,不過他們是癞蛤蟆上腳面膈應人啊!”朱允熥笑道,“我大明自收商稅以來,海貿日益興盛。雖孫兒沒有放開海禁,但海貿已是重中之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