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第1頁)

“辦學讓族中子弟都上學,就一碗水端平,不存在不幫誰的問題。更不存在,你不提攜親族的問題。就算是有些眼皮子淺的,非要求到你,你就那族學說事就是了!”

侯庸想了半晌,歎氣道,“這倒是個辦法,可辦學一事的開支?”說着,頓頓,“今日聖上賞我那些綢緞倒是可以支撐幾年,呵呵,我也做了一回過路的财神!”

“車到山前必有路!”楊靖笑道,“此時不是糾結這些的時候,走,随我出去!”

“去哪?”侯庸疑惑道。

“你還好意思問,我來你家拜訪,酒菜不準備也就算了,茶水你也不上,我幹坐了半天!”楊靖笑道,“自然是跟我出去吃飯飲酒啊!”

“啊呀,是我疏忽了。出去就不必,我就這樣婆娘整治飯菜,隻是你也知道,我素來吃的不好,就怕你吃不慣!”侯庸笑道。

“走吧走吧,外邊去吃,我已在太白樓定了宴席!”楊靖笑道,“那的廚子是淮安人,一手淮揚菜名滿京城!今日,我給你接風!”

“不不不!”侯庸連忙擺手,“太破費了!”

“快走吧!”楊靖笑着拉他,“你若不去,明日京中你的外号又要加上一個!”說着,笑道,“侯鐵面,侯老摳!哈哈!”說着,又笑罵道,“不知道的,還以為你是山西老摳兒!!”

“此言差異,山西是勤儉可不是摳!唐代杜佑曰,山西土瘠,其人勤儉。柳宗元也說過,其人儉啬,有溫良恭克讓之德。民性質而樸素,财用節儉而不侈,俗尚儉啬,人性樸實。”侯庸被楊靖推着,大聲道,“你我乃國家大臣,不可輕易戲言一地之民,要言行謹慎!若存了這等心思,将來難免處事不公。大明地不分南北,何以百姓贈以戲名?”

“好好好我錯啦!”楊靖笑道,“我錯啦還不行嗎,走走走,怕是一會菜都涼了!”

第149章

太白樓(2)李太白有詩雲,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

所以這座做淮揚菜的館子,起名太白樓。

此樓位于京師最繁華之處,背臨秦淮河上下三層,有專門的碼頭可直達河上,每當樓中有豪客需要歌女名伶時,或是坐船直達,或是讓畫舫靠邊。

侯庸和楊靖到時,正是華燈初上斜陽剛落,三層樓之中燈火輝煌,遠遠望去滿是富貴之氣。門前車上滿是車馬,數位伶俐的小厮,笑着給客人引路。

樓上華燈之下,偶有倩影流連,軟袖輕甩圓扇半遮面。

當真有些寶馬香車,東風夜放花千樹的味道。

“這兒?”侯庸看清了太白樓,馬上搖頭道,“仲甯不行不行,這太破費了!這地方一頓飯,咱們一個月的俸祿都不夠啊!”說着,四處看看,“方才路過之時,周圍不少小飯莊子小吃攤子都不錯,你我兄弟何必講這個排場!”

“景中!”楊靖笑道,“既來之則安之,人生一輩子若是一次都沒享受過,那過得還有什麼意思?走吧走吧,你我二人多年不曾飲酒!當年我們還是窮學生的時候,這等地方隻能遠遠看着流口水,現在眼看就老了,再不享受享受,那不是白活了?”

侯庸被推着,笑着朝前走,低聲道,“你俸祿也比我高不了多少,花這錢作甚?”

“你呀!”楊靖又笑道,“誰指望那點俸祿啊!”

“啊?”侯庸驟然一愣,然後瞪眼道,“仲甯你話說清楚,不然我不進去!”說着,拂袖道,“莫非你楊仲甯,也學了那些贓官?”

楊靖乃是督察員右督禦史,換做後世的話說就是最高大法官,掌管全國的訴訟,監督官員的作為。刑部能管的他管,刑部不能管的他也能管。

大明司法機構,大理寺,刑部,督察院。他這個右督禦史的地位,可見一斑。

“哈哈,我雖沒有你清廉如水,可違法亂紀的事我是半點不幹!”楊靖笑道,“你放心,這些錢都是幹淨的,幹幹淨淨!”

“不行!”侯庸還在執拗着說道,“你與我都是寒門子弟出身,沒有家中的扶持,你哪來的錢?”說着,又打量對方,“仲甯,你看你身上的衣衫,上好的蜀地錦衣,一匹蜀錦一匹金,你到底哪來的錢呀!”

“進去,進去我告訴你!”楊靖笑着對遠處招手。

馬上有一個幹淨利落的小厮迎過來,笑着說道,“楊員外您來了,裡面請,桃花閣給您留着呢!”

侯庸旁聽,看小厮說話的樣子就知道楊靖定然是常客。而且那小厮為了避嫌,尊稱楊靖為員外而不是叫楊大人。

楊靖笑笑,“前頭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