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着,心中忽然大喜。
“既然分成數個小國,那豈不是更好從中漁利?”
是以當下對葛麻丁的态度更加熱絡幾分,大笑道,“在下奉大明皇帝之命,出使呂宋。閣下盛情前來,慚愧慚愧!”
說着,随手摘下腰間鲨魚皮鑲嵌暖玉的寶刀,遞了過去,“區區禮物不成敬意,請閣下一定笑納!”
他身為曹國公,身邊的佩刀乃是千錘百煉之刀,不但鋒利無比而且裝飾精美,價值千金。
葛麻丁接過寶刀,頓時愛不釋手。
“公爺,前邊就是王城,進城吧!”謝晉忠說道。
李景隆笑着點頭,不經意的對後面用個眼神。
他随身的護衛不動聲色的把他和葛麻丁護在中間,簇擁着他們朝王城走去。
第174章
南洋馬尼拉的王城,和大明任何一座城市相比,都很是遜色。
在李景隆看來,可能都不用動用火炮,隻需要床弩等武器加上悍卒一個沖鋒就能拿下來。但城池是城池,人是人。
這些當地的土人看着和善熱情,可腰間的彎刀還有身上乍起的肌肉告訴他,這些人或許野戰不行,但在叢林山地之中,卻能以一當十。
若是貿然動武,明軍雖能取得優勢,但要長期面對當地人的仇視還有暗殺。隻有千日做賊的,沒有千日防賊的。武裝攻擊,現在看來得不償失,隻能是最後的手段。
“要來文的不能來武的!”李景隆心中馬上有了一個草案。
對于這些人,可以用一切物質手段拉攏。他們什麼都沒有,而大明什麼都有。
李景隆的艦隊之上,攜帶了無數大明的貨物,從布匹絲綢再到瓷器紙張,足以閃花這些土人的眼。
“先和當地的土王搞好關系,等聯合了華人的後裔和華商之後,讓他們拉攏腐化土王下邊當地官員,一步步蠶食!”
其實,他想的有些過于複雜了。
曆史上,永樂皇帝時期鄭和下西洋之後,呂宋諸島的各位土王在見識了天朝浩大的艦隊之後,毅然決然的稱臣納貢。
永樂十五年,呂宋群島中的三位蘇祿國王攜帶家眷共計三百四十人,浩浩蕩蕩朝大明出發,在北京遊玩了二十二天之後,從山東水路回程。
但其中東王不幸感染疫病,死于德州。永樂聞之哀恸不已,以大明藩王之禮下葬。
永樂帝诏曰,“爾父知尊中國,躬率家屬陪臣,遠涉海道,萬裡來朝。朕眷其誠悃,已錫王封,優加賜赉,遣官護歸。舟次德州,遭疾殒殁。朕聞之,深為哀悼,已葬祭如禮。爾以嫡長,為國人所屬,宜即繼承,用綏藩服。今特封爾為蘇祿國東王。爾尚益笃忠貞,敬承天道,以副眷懷,以繼爾父之志。欽哉。”
所以被大明冊封的蘇祿國王,趕回去繼承王位。而他的另外的兩個兒子,也不知是樂不思蜀,還是說受到中華孝悌的影響,決定留下來守墓。
天朝之國,以禮相待。允許守墓的子孫們,每年以王爵之禮祭祀,可以佩戴王冠等物。
這兩個國王的兒子根據自己的名字,都改了漢姓,安和溫。
清世宗雍正九年上表清朝皇帝,請求為中國國籍,遂以安溫兩姓落籍德州。後來菲律賓人還拍了個電影,用來紀念此事。
李景隆是這個時代的人,但他卻不知道這個時代,中國對于周邊的影響力。
呂宋群島之中,以蘇祿人為例。
蘇祿人強悍善鬥,西班牙殖民者占據呂宋馬尼拉,欲收蘇祿。蘇祿卻獨義中國,決死不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