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要些錢糧,多給高麗人留些果腹,想必他們也能感恩戴德。”
殿中寂靜無聲,文臣們微微附和點頭。而參與小朝會的武職官員們,則是多有不忿。
他們的眼神,都被朱允熥盡收眼底。
武臣們還真沒把那地方真正當成過的大明國土,就拿鎮守在那邊的大将來說。早先傅友德在世時,還對當地百姓多有寬容。等平安去了,那就是個活閻王。
還有封在樂浪(平壤)的韓王,更是........一言難盡。
“吏部!”朱允熥開口道。
淩漢馬上起身,“老臣在!”
“高麗總是軍管的話,威壓太過。”朱允熥沉吟着說道,“回頭你看一下,選一些人去那邊為官。既是大明的土地,就要一視同仁。不然,仇恨這東西一代傳一代。既要有威,又要有德。”
“當地的士人你們甄别一下,能做官的,給官職,懂嗎?”
淩漢人老成精,自然明白什麼意思,笑道,“皇上聖德,澤被四海,臣回頭馬上就去辦!”
文臣們齊聲稱頌,“皇上聖德!”
“這算什麼聖德?”朱允熥笑道,“朕隻是有感而發。”
說着,他看看茹瑺,繼續說道,“回頭讓戶部酌情考慮一下,高麗的征糧可以放寬一些。”說到此處,他又頓了頓,“以兵部的名義給平安還有韓王去行文,讓他們也收斂些,别動不動就.....啊!”
“臣遵旨!”茹瑺道。
不是朱允熥爛好人,縱觀人類的世界史,吞并疆土之後都是恩威并行。一味的仁慈站不住,但一味的高壓更站不住。站得住一時,也站不住一世。
就這時,王八恥雙手捧着個黃稠匣子快步進來,無聲的放在朱允熥禦案上。
“皇上,浙地的八百裡加急!”
“哦?”朱允熥有些意外,平日浙地那邊鐵铉等人是甚少使用加急的。
緩緩打開,翻開奏折仔細閱讀。是浙地布政司左使鐵铉,按察司景清,監察禦史韓克忠三人的聯名奏折。剛看了幾行字,臉上就抑制不住露出笑容。
“皇上!”李景隆笑道,“可是有喜事!”
“朕沒有看錯人!”朱允熥的表情滿是欣慰。
“鐵铉和韓克忠上了折子!”他繼續說道,“韓克忠巡查浙地時發現,距台州一百多裡外,樂清灣東側有一個占地極大,卻無人開墾的荒島。”
“韓克忠上島看了了,那海島若是經營得當。可為浙地開墾田畝十餘萬,每年光是糧稅就有兩萬五千石!”
“所以他們三人聯合奏報,請朕準奏他們的開荒事宜!”
說着,連連笑道,“好事,好事!”
“微臣恭喜皇上,這等于是天降祥瑞啊!”李景隆率先開口笑道,“咱們大明,又多了十餘萬畝良田!”
朱允熥繼續看着折子,頭都沒擡,“其實和良田想必,朕更歡喜的是,他們勇于做事敢于做事的心!”
說着,微微歎息,“那麼大一塊地方,為何早先不開墾。浙地上下那麼多官員,都眼皮子那麼淺,看不到好處嗎?”
随即他搖搖頭,“韓克忠把想法告訴了鐵铉,鐵铉召集大小官員商議。他們卻說那海盜靠海,要小心海盜的侵擾,還說海島荒涼,開墾起來浪費民力!”
“呵,都是托辭!”
“倭寇已絕,哪裡來的海盜?即便是浪費民力财力,但十餘萬良田能安置多少百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