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第6頁)

“那這麼說,這案子倒也沒什麼太複雜的地方,是吧?嘶.....嘶.....”

朱允熥一邊說,一邊剝着手裡的洪薯皮。

眼前的洪薯遠沒有後世的個頭大,而且瓤也沒有以前他見過的那麼軟糯,口感上也差點。

可硬是讓吃遍了山珍海味的他,吃得甜嘴抹舌的。

“呼!”朱允熥對着剛出鍋的洪薯吹口氣,然後咬了一口,呲牙咧嘴的咽下去,“你怎麼看?”

“呃......臣以為此案,交由刑部大理寺會審即可。”說着,李景隆看看朱允熥,低聲道,“不過此案畢竟是涉及到了唐王的舅舅,還有宮裡的賢妃娘娘,臣以為還是不宜太過聲張。畢竟,這種案子傳到民間的話,老百姓的嘴裡可說不出什麼好聽的!”

“哈!”朱允熥啞然失笑,“皇親國戚欺負人都做得出來,還不許百姓罵幾聲?”說着,吃掉最後一口洪薯,喝口茶順順,若有所思的說道,“二十三叔的舅舅,朕也是見過的。早些年在文華殿讀書的時候,二十三叔有事沒事就說去他舅舅家打秋風。”

“朕記得他早先是金吾衛的佥事,後來調任鷹揚衛,是吧?”說着,又想想,“這些年,倒是沒聽人說過,他品行上有什麼過錯。”

李景隆馬上順着朱允熥的話頭,“萬歲爺說的是,早些年臣掌管皇城宿衛的時候,和李安有過同僚之誼,倒是位和氣的人!”

所謂說話聽音,李景隆在朱允熥說話時就揣摩着他的言外之意。

唐王跟皇上的關系一直很好,從小就是皇上身後的跟屁蟲。唐王又不比其他的藩王母族勢力強大,就這麼一個拿得出手的舅舅。在萬歲爺沒有明确表達出厭惡之前,他也不能說人家如何。

而且以他對萬歲爺的了解,皇上一般說旁人的時候,前半部分若都肯定的語氣,那後半部分馬上就要開批。

“京城裡朕和老爺子眼皮子底下,誰不是一團和氣夾着尾巴做人?”朱允熥話鋒一轉,“一軍指揮又是藩王的舅舅,駐紮在外縣誰敢惹?”

“再者說了,養不教父之過,那奸污民女的李.......”

“李子龍!”李景隆趕緊補充。

“對,奸污民女然後還反咬一口,手段輕車熟路,一看以前就做過不少次。養出這樣兒子的,當爹的也不見得是什麼好東西!”朱允熥笑笑,“哎,老李,這名字和你有點像啊!”

李景隆讪笑兩聲,算是附和。

“哎,說起來句容也在京畿範圍之内。”朱允熥繼續說道,“也算是天子腳下,可也鬧出這種仗勢欺人的人案子,别的地方這等冤屈的事,說不定還有多些呢!”

這話,讓李景隆馬上陷入沉思,心中飛快的盤算着今年以來各地發生的大案。

皇上是不會輕易發出這種感慨的,更不會無端的說這些。

“這些日子朕聽翰林院的學士們講史,忽然發現個事兒!”朱允熥開口,指下身邊的石凳,“你坐下聽!”

“遵旨!”李景隆往旁邊一坐,盯着自己的腳尖,目不斜視。

朱允熥翹着二郎腿,斜靠在欄杆上,看着遠處眉飛色舞的老爺子,笑道,“大漢朝鼎定天下之後,國泰民安之時,各地州府多出遊俠,重義輕生。”

“到了大唐盛世呢,天下也多出亡命徒!”

“前朝趙宋時,汴梁多無賴潑皮。”

“什麼遊俠也好,亡命徒無賴潑皮也罷,各個都是好勇鬥狠之輩。本都該是官府肅清的對象,可在當地都是風生水起人模狗樣的,甚至廣有家财,多有黨羽。”

“朕就納悶,既然是太平盛世河清海晏的,怎麼會有這麼多不良之人?”

李景隆默默聽着,沒有接話。

“你看,反過來曆朝曆代亡國之時,反倒是沒有這些牛鬼蛇神。就好比老爺子當年起兵,淮西勳貴大多是鄉下的泥腿子,祖上三代人都是八竿子打不出一個屁來的!”

“那個那個.......曹震他們這些綠林中人,故開平王他們打家劫舍的強人,也都基本上是生活所迫才落草為寇。”

“淮西功臣之中,沒一個是無賴潑皮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