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紞面色鄭重,心中卻因皇帝的誇贊激動不已。趕緊又咽下去口中的食物,拜道,“臣不敢當皇上如此謬贊,都是臣份内之事!”
“你也不必自謙了!”朱允熥擺手,旁邊自有太監把張紞扶起來,“份内之事?哎,天下官員何止萬千?能做好份内者,怕是鳳毛麟角。”
說着,繼續問道,“你即将升任戶部
京堂,雲南布政司一職,朕欲在雲南當地簡拔,你可有人選?”
“封疆大吏焉有臣說話的份!”張紞肅然道,“不過皇上相問,臣不敢不答。雲南參政韓宜可為人方正清廉,操守天下皆知。”
聽到這個名字,朱允熥微微點頭。
戶部尚書是有的是人搶着做,而雲南那偏僻的地方,即便是去做封疆大吏朝臣們也都躲着走。
韓宜可原是老爺子監察禦史,早年間胡惟庸最嚣張的時候,他韓禦史就敢上書彈劾。且清廉儉樸,是個真正的清官。
後來也是得罪了權貴太多,被貶到雲南為官。
“可!”朱允熥淡淡的說道,“雲南西南邊陲之地,就需要這樣清正端方的官員。其人簡樸正值以民為己任,可約束官員,為治下之表率。”說着,忽然苦笑道,“你發現沒有,這個天下啊,越是窮,偏遠的地方,貪官就越多。相反,越是繁華富足的地方,反倒是沒什麼貪官兒。就算有出格的舉動,也是适可而止。”
這話,張紞沒法接,也沒法答。他接任的是戶部尚書,不是吏部更不是刑部尚書,也不是都察院。
“看朕,一高興就說遠了。”朱允熥換了個舒服的姿勢,沒什麼君王形象的半躺着,笑道,“你方才在路上和朕說,讓誰商人們以票兌饷,是怎麼個章程?”
此時有了君臣問對的意思,張紞忙起身,肅容道,“臣以為與其朝廷先行撥付銀錢恩賞軍饷等,不如則聲譽良好之商人,比如說十萬大軍耗費百萬軍饷,那就則五六家家底厚實的商人,先行墊付。”
“軍中士卒或家眷可拿着他們的商票,去商号兌換銀錢。如此一來朝廷不用先出錢,也不用.......”說着,他頓了頓,“也不用多給錢!”
“甚至不用給錢!”朱允熥心中暗暗笑道。
“大軍出征可許這些擔保的商人随軍,大軍的吃喝用度可不單是糧草那麼簡單,處處都是生财的地方足夠他們賺的盆滿缽滿。而後再用茶銀鹽銀等票,代替他們所出的饷銀。”張紞繼續說道。
這就是官府的空手套白狼,不用出錢就可以達到目的。曆朝曆代這樣的事不在少數,而商人們因為巨大的收益,也是樂此不疲。
“那若是他們給将士們的銀票,兌換不了呢?”朱允熥笑道,“或者說他們故意拖延。”
張紞微微一笑,“商人不傻,不怕被那些桀骜丘八滅滿門,可以試試!”
說着,繼續看看朱允熥的臉色,“洪武二十八年,雲南寶恒号,給車裡司衛所兌銀時,晚了三天。結果衛所千戶帶人,把商隊的百十号人都給殺盡了。”
大明邊軍就是如此桀骜殘暴,莫說此時開國才三十年滿是驕兵悍将,殺的是商人。即便是原時空晚明時,文貴武賤武人如文官奴仆之時,各地邊軍因為鬧饷殺,動辄把禦史參政等高官綁起來吊死。
“你說這個法兒,其實從開國至今,各地都用過。”朱允熥沉思片刻,“短期看來,确實是一舉三得的好事。假若這兩年對緬甸用兵,正好可以派上用場。”
“可畢竟是一時的權宜之計,打仗的時候商人們有利可圖自然願意,但太平時節商人們對軍隊是唯恐避之不及。”
“再者說大明帶甲之士何止百萬,疆域又何止雲南一地。”
說着,朱允熥伸下腿,身子靠向另一邊,“朕想着,有沒有一個萬全之法可以兼顧?”
第117章
朕的坑(2)聽皇帝如此說,張紞的坐姿更加端正。
此時王八恥悄悄的捧着一盤切好的鮮果進來,無聲的放在桌上,然後躬身退下。殿中那些侍奉的太監們,也隐身在殿門之外。
朱允熥捏起一瓣切好的貢橙,緩緩放入口中,“之所以這件事朕要先和你說,是因為你即将執掌戶部,而在管戶部之前又是在地方上管過一省的人,眼界應是比尋常人開闊一些!”
“這幾年雲南屯田移民發展商貿,雲南的茶,樹木藥材,井鹽還有各類物産能夠賣出來,足見你并不是個狹義的一味重農輕商之人。”
“臣竊以為,無農不穩無商不富。”張紞回道,“世人輕視商業,殊不知漢時西域,宋元時泉州廣州,皆是國家命脈所在。農養民,商富國,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不可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