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第3頁)

李景隆注意到翰林官的胳,差點被吓一哆嗦筆都歪了。

“緬甸蠻子該打!”李景隆心中暗道,“鞑子都老老實實的,你冒出來鬧事,你算哪根蔥?再說既趕上老爺子壽辰,又馬上是年關,你是給大明朝上眼藥,還是專門誠心讓皇上不痛快!”

“朕的旨意,不必傳谕兵部五軍都督府,直接明發天下,八百裡廷寄發給雲南黔國公處!”朱允熥又補充道。

“臣遵旨!”那翰林侍诏寫完之後,雙手捧着明黃色的卷軸,一溜煙的去了。

這也就是大明開國之初,皇權鼎盛之時才有這樣的情景。若是原時空大明,臣子們斷不容皇帝這樣乾綱獨斷,也不容這樣的聖旨發出。

朱允熥隻覺得心中有股難以發散的火,這些天也不知怎了,就是身上哪哪都燥得慌,看什麼都不順眼。

端起茶碗喝一口冷靜一下,餘光瞥見李景隆,再次闆臉,“你又有何事?”說着,皺眉怒道,“你也是國家一品大臣,怎麼站在外頭沒有半點昂然之氣,反而畏畏縮縮的?”

李景隆忙行禮,“回皇上,臣不是畏縮,而是剛才皇上下一旨之時,天威甚重讓臣一時間心神俱慌!”

“皇上天威之下,凡人.....”

“行了行了,别扯淡!”朱允熥擺手,“進來說話!”

李景隆邁步進殿,正好身邊有個小太監戰戰兢兢端着一碗蓮子羹進來。他箭步上前,也不管對方願意不願意,竟然直接接了過來。

而後把蓮子羹放在桌上,笑道,“萬歲爺,蓮子羹現在是溫的,最好入口。”說着,拉開椅子笑道,“緬甸蠻邦不知禮儀教化為何物,從上到下都是群蠻子,萬歲爺為他們生氣不值當的!”

然後,他小心的蒯出一碗來,雙手奉上笑道,“萬歲爺,您消消氣兒!”

朱允熥坐下,端着蓮子羹吃了半口就吃不下去,放在一邊,“朕怎能不生氣,你知道沐春的折子怎麼說?”

“緬甸的土司刀幹猛起兵,驅逐了麓川平緬宣慰使思侖法。這思侖法也是個廢物,讓人家打的毫無還手之力,跑到了沐春那,還大言不慚的說....”

說到此處,朱允熥怒極反笑,“他還鬧着進京,讓朕給他主持公道!”

“讓朕發兵幫他讨平叛逆!呵呵,他想的挺美,大明朝幫他殺賊,然後他再回去繼續當他世襲罔替的土司土皇帝。”

“他不是要大明朝幫他嗎?好,朕就幫人幫到底,直接全部掃平了。大戰結束之後,各個宣慰使要麼進京做個富貴閑人,要麼就以大明叛逆論處!”

對緬甸那些這邦那個城的土司,朱允熥其實早就想動手了。原本時空中大明王朝數次對那邊用兵,洪武時期英宗時期萬曆時期,耗費國力不說最後還沒站住腳。

歸根到底當權者們就沒好好想過,要如何治理那片土地。既然他們不服王化,那就大軍過後,直接改土歸流設置郡縣。

“皇上這是真怒了!”李景隆心中暗道。

話說麓川平緬宣慰使勁思侖法那人,他也略知一二。原來是大元朝冊封的土司,後來讓雲南緬甸那邊傅友德藍玉沐家父子一頓暴揍之後,他才乖乖上表請降,且三年一朝貢。

這個土司可不是一般的土司,麓川和平緬原來是大元時朝廷治下的兩路之地,是朝廷直屬的。

思侖法他爹趁着元末衰弱之時,攻取周圍三十六路之地,侵吞了緬甸周圍不少小國,舉四爪金龍旗稱王。

當時中原元廷已焦頭爛額,發兵十三萬四次征讨而不得,隻能承認他的獨立地位,并且給予封賞。

到了本朝,推行分析麓川之策。一邊狠狠的揍,一邊拉攏其他被思侖法家族吞并的小勢力,這些年來頗有成效。

同時也使得思侖法家族的統治範圍,從麓川平緬兩路,退到了原先緬北那邊。

思侖法家族衰退,對大明是好事,但在他的衰退之中有别人強大起來。比如驅逐了思侖法的刀幹猛,這人名義上是思家的下屬,當年被沐英招撫,委以大明官職。

“皇上怒的,就是這些土司此起彼伏,一個比一個有野心。”統領理藩院這些日子來,李景隆在周圍藩國上狠狠下了功課,不說事無巨細都知曉,起碼知道大緻。

“萬歲爺明鑒萬裡!”心中想了一會,李景隆開口道,“緬甸那邊錯綜複雜,今兒這個老實了,明兒那個又鬧。”

“鬧一次朝廷打一次,山高路遠的我大明王師往往十成的力氣用不到三成,那些蠻子也是看準了咱們不願意下大力氣,所以三不五時的蹬鼻子上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