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第4頁)

“鬧一次朝廷打一次,山高路遠的我大明王師往往十成的力氣用不到三成,那些蠻子也是看準了咱們不願意下大力氣,所以三不五時的蹬鼻子上臉。”

“用黔國公統帥大軍,直接一勞永逸,殺他個人頭滾滾才能永保邊境安甯!”說着,李景隆繼續笑道,“不過.....”

“不過什麼?”朱允熥心中郁結此刻散去不少,所謂癞蛤蟆上腳面不咬人他膈應人,緬甸那邊就是如此,開口道,“說什麼趕緊說!”

“臣倒是以為,可以準思侖法入京!”李景隆正色道,“思侖法家族原姓多,在緬北木邦金齒等地威望甚重,深得人心。”

“讓他入京,朝廷可以用他的名義在各地進行招撫,聯合效忠其人的部族。而且他人在京師,黔國公那邊就可以理直氣壯的免除,思侖法一族在緬甸的特權。”

“臣愚鈍,竊以為打不過是一時權宜之計,若想真正的讓彼蠻夷臣服,除了打還要有些别的手腕。”

“不然朝廷這次平定了,說不定哪天又有人别人冒出來。而且大軍過境,殺戮自然不會少。臣說句不好聽的,皇上所說的人頭滾滾是殺賊,可是官軍那邊确實不分良莠,見人就殺!”

“到時候蠻人心生恨意,征讨之戰難免效果大打折扣,還是要思侖法家族出面調和,得不償失!”

第140章

邊疆論(2)李景隆繼續說道,“再者說,思侖法既然存了借助大明王師的想法,想必是有後手的。留他在那邊,幫不幫得上大明王師且另說,他若是要使壞,定然有的是辦法。”

“讓他入京來,朝廷榮養他,把他和當地分割開來,他就算有萬般的計策,即便人脈深厚,也是無計可施。”

“到時候大軍征讨之時,再拉攏一些和他們思氏有仇的,讓他們私底下狗咬狗去!”

不得不說,李景隆說的有道理。

首先雲南緬甸之地,情況卻與别地不同,情況太過複雜。朝廷王師征繳的意義,不是幫着思侖法這個土皇帝複國,而是要徹底把這些土地納入帝國的直屬管理之中。

在前期的工作中,若把思侖法變成傀儡,則事半功倍。

有件事李景隆說的很隐晦,一味的殺戮隻會制造仇恨和恐慌。讓那些蠻人土司都聯合起來,和大明拼命。

但若大明以主持公道的身份出面,挑那些不恭順的土司如刀幹猛往死裡打,同時給與那些原思氏麾下的頭人們以尊重和禮遇。這樣一來,盡管戰争的動作不小,但起碼可以暫時的安撫住那些土司們。

曆史上明英宗時,悍将王骥征伐緬甸時就是犯了這樣的錯誤。從攻破怒江開始一路屠城殺人,甚至把數萬俘虜全部沉江,最終引起了敵人的同仇敵忾以至功虧一篑。

等到戰局已定之時,他們就算想鬧,也鬧不起風浪來。到時候才正如方才朱允熥所說,要麼做富貴閑人,要麼以叛逆論處。

“此乃老成持重之言!”朱允熥笑笑,“你說的對,朕剛才怒火之下有些地方思慮不周!”說着,想了想,“命沐春派人護送思侖法入京,然後集合大軍以平叛的名義,誅殺木邦土司刀幹猛!”

“給沐春見機行事之權,能打多遠打多遠!”

說着,又看看李景隆,帶着幾分訓斥說道,“你不是沒才幹,也不是沒見識,就是不肯好好為朕分憂!”

“其實臣也是最近掌管了理藩院特意留心了那邊。”李景隆讪笑道,“若是早些時候萬歲爺您問臣,臣可真是一問三不知。”說着,頓了頓,“再說,臣也隻是順着萬歲爺您的思路說了點微末小計出來,臣實在不敢居功!”

“你也不必過謙,太過自謙就是虛僞。朕剛才的旨意是有些急了,錯就是錯對就是對,沒想到的就是沒想到。”朱允熥笑道,“幸好有你,差缺補漏。”

說着,看看李景隆,笑道,“沐春呢,打仗行。其他的事兒,哎!”随即,又頓了頓,“你看,他才管了雲南那邊幾年,緬甸等地又亂了起來。國庫剛充裕一點,這又是好大一筆錢!”

“國朝對彼等蠻夷用兵,難就難在錢字上!”李景隆得了朱允熥的誇獎,高興得侃侃而談,“洪武二十年故黔國公沐英征緬甸,雖大獲全勝可耗費的錢糧卻是天文之數。”

“當時為五萬大軍轉運糧草的民夫高達二十六萬,而一個士卒一天的口糧消耗,達到了驚人的一比三,也就是前線吃一份,後方要準備三份。”

“等深入緬地,更是前方吃一份,後方準備十份.....”

突然,李景隆說不下去了。

心裡咯噔一下,“皇上剛才說的什麼意思?”

“于帝國而言,打仗是左腿,權謀是右腿。沐春善戰,但安撫拉攏洞察人心那套,遠不如你。所以呢.....”朱允熥看着他,“不如沐春為主,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