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第7頁)

洪武十五年平滇,鄭和還是個孩子時就被淨身成了閹人,曆經輾轉之後被送到朱棣身邊伺候。

但不同于一般的閹人,可能是因為鄭和出身良好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朱棣很快發現這個年輕的宦官,能文能武。且帶在身邊之後,展示出超人的才能。

這次朱高熾這個嫡長子出海,因為不能帶女人,所以特意讓鄭和前來随行。

“他娘的,要血命了!”朱高熾躺在榻上,鼓起的肚皮不斷起伏,口中有氣無力,“要血命了,苦膽都吐出來了!”

“大爺不可胡言亂語!”鄭和說話聲音很輕,很是悅耳,“您是燕王世子,怎能和粗漢一樣粗俗?外人聽了......”

“好了好了,三寶你也來教訓我!”朱高熾胖手扯開衣領,“你看看這哪是人呆的地方?這一路上我吃了多少苦?出海?這海有什麼好的......”

朱高熾絮絮叨叨的說着,他是燕王世子,外人面前要講究禮法威儀,隻能在鄭三寶這等心腹之人面前,發發牢騷。

而鄭和卻一邊聽着朱高煦的絮叨,一邊看向船艙外的大海。

“大海,挺好的呀,大海的另一邊是另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

他忽然想起兒時,父親和祖父對他說的話,大海遠比陸地更加遼闊。他更想起曾經,父祖在他孩童時,講述過的那些千奇百怪的海外見聞。

到他祖父那一輩,他的家族已經改了漢姓馬,但因為祖上信奉的是回教,所以他的祖輩曾跟随色目人的船隊,到達過麥加.......

“這一趟,我可是受了.....”

朱高熾正說着,忽然發現鄭和心不在焉,而後目光落在對方的手腕,發現對方帶着一串念珠,笑道,“方才又在研究佛法?”

鄭和的祖上信奉回教,但他本人信奉的卻是佛法。

聞言,鄭和收回目光,笑着把念珠褪回袖子中,笑道,“大爺說笑了,哪裡稱得上研究,不過是在閱讀經書而已!”說着,他親手打了一盆清水,送到朱高熾面前,“不是小的多嘴,大爺您如今是國使,渡海出使番邦,國朝可還沒有過先例。”

“您既是皇孫世子又是使者,代表着皇家和咱們大明的臉面,還有天朝上國的威儀,再苦再累也不能滿腹牢騷。不但不能牢騷,還要舉止端莊......”

“知道啦!三寶你好啰嗦!”因為自小在一起長大的,是以朱高熾對鄭和除了主仆之外,還有這深深的友朋之情,“這不是在你面前嗎?别人面子,我哪能說這些!”

說着,又是深深的歎口氣,“既來之則安之,既做了就要做得最好,哈!是不是這話?”

第190章

兩地(2)大明的船隊于今日淩晨到達東瀛諸侯山名家的勢力範圍,錦衣衛東瀛守備千戶還有相關官員,已下船上岸現行,通知山名家大明的藩王世子駕臨此地。

也不知是因為吐夠了吐幹淨了,還是因為梳洗打扮一番之後有精神了,朱高熾似胸腹之間的翻湧感消失不見。

他悠哉的斜靠在軟塌上,看着窗外揶揄的笑道,“你看這窮地方,哪好?”

聞言,鄭和也望向窗外,自從大明船隊到了此地之後,海邊的本地土著居民徹底陷入慌亂,藏在低矮的茅房中惶恐且小心點張望着。

莫說城郭完全不如大明,和大明的百姓相比,這些人的身形更加矮小,且臉上完全沒有大明百姓那種泰然,反而氣質和鄭和平日所見那些奴仆們差不多。

站在那弓着腰,讨好的擡頭,谄媚且虛僞的微笑。

嘩啦啦,風吹動大明戰艦船頭的龍氣列獵獵作響,那上面的金色五爪金龍好似活的一樣,張牙舞爪的蔑視四方。

莫說那些東瀛土著們,就是聞訊趕來,全部在碼頭上警戒的東瀛武士們,此刻看向大明戰艦的目光,都是滿是敬畏。

“海外島國之地,海嘯地震不斷。”朱高熾繼續說道,“史書記載東瀛,每年火山噴發,全然不似中原有良田沃野。漢光武帝時,第一次對我中華上貢稱臣。”朱高熾閉着眼睛,拍着肚皮,“光武帝他老人家大概生平第一次見到還沒有戰馬高的男子,龍顔大悅賜予倭奴國王印。”

“而後盛唐之時,多次派人赴天朝學習上國文章治國之道,自稱臣邦。這麼個地方,連高麗都不如,起碼以前的高麗跟咱們的遼東挨着。”

“隔着茫茫大海,皇上居然對他們動了心思。”

說到此處,朱高熾站起身,走到窗邊小道,“皇上這手,真陰呀!人家東瀛好不容易南北一統不打了,他暗中挑着人家要再動刀兵。而且,是誰弱就扶誰,讓他們一直打下去那種挑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