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第9頁)

那一年,老爺子的父母兄長相繼餓死病亡,好不容易讓親戚入土為安之後,他們家中已經是家徒四壁,連活命的糧都沒有。而且适逢蝗災,老天更是斷絕了他們活下去的希望。

大嫂帶着侄兒回了娘家,僅存的兄長為了生計要出去逃荒。他知道,兄長這一走,他們兄弟二人就再無相見之日。皓日當空,兄弟二人抱頭痛哭,站在村口不舍道别.....

然後,這世界上就隻剩下了老爺子自己。

老爺子這輩子,正印證了古人的話,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不,準确說,他所經曆的超過了聖人所總結的。

何止是苦其筋骨餓其體膚,何止是空乏其身拂亂其所為。

在老爺子的前半生,根本就沒有光。

”大孫!”老爺子站在禦制石碑之下,看着石碑目光滿是剛毅,甚至還有倔強,“看這碑文,你有何感想?”

朱允熥行禮,“孫兒第一次讀皇爺的禦制碑時,心中為皇爺爺少年凄苦而哭,為青年彷徨而苦,更感念我朱家祖先生計之艱難,皇爺爺創業之艱辛。

他太難,老爺子太難。

一個失去土地的農家子弟,一個社會最底層的人,一條亂世中卑微的命。

若是别人,可能早就死了。或是死在亂軍之中,或是餓死病死,或是...反正,絕大多數這樣的人,在亂世中連浪花都不曾激起。

“從愚朝暮,日日戎行。元兵讨罪,将士湯湯。一攫不得,再攫再骧。移營易壘,旌旗相望。已而解去,棄戈與槍。予脫旅隊,馭馬控缰,出遊南土,氣舒而光。倡農夫以入伍,事業是匡。”

這絕不是簡單的氣運兩個字能描述,這是沒有任何退路的朱元璋,對無情天地天地發出的戰書和怒吼。

“今天,孫兒已貴為皇帝,第二次讀皇爺爺的禦制碑文,又有不同感想!”朱允熥看着老爺子的眼睛,“我朱家先祖世代寒民,所求者無非溫飽二字。”

“天下類我朱家之民,何止萬千。朝不保夕食不果腹惶惶不可終日,手足分離親人慘死嘗盡人間凄慘。”

“我朱家出身寒微,坐了天下且不可如前朝昏君,殘害百姓不知民間疾苦。罔顧喪生橫征暴斂,使得民不聊生!”

說着,朱允熥再次行禮,就在碑文之下叩首,“皇爺爺,今日孫兒才懂了!”

老爺子看着孫兒年輕的面容,充滿活力的雙眼,“你懂了什麼?”

“這塊碑,不但是您為了朱家的列祖列宗而立,更是為了朱家後世子孫所立。凡我皇明族裔,必不可忘也!”

“好孩子,起來吧!”老爺子扶起朱允熥,依舊看着他的眼睛,“這話當年你爹跟咱說過,如今你也說了,咱....你們隻要記得咱的苦心,咱就算死了也能閉眼!”說着,再次轉頭看看皇陵,“這些話今日你跟咱說,将來要跟六斤說。六斤還要跟他的兒孫說,朱家人莫忘本!”

說着,老爺子拉着朱允熥走到相隔五十步之外,另一座無字碑之下。

“當年有人說,這邊的碑空着不好看,可咱還是空着了,就立了碑,一個字都沒有,你可知為何?”

朱允熥想想,輕聲說道,“此陵是皇爺爺為了曾祖父曾祖母所立,想來是因為父母之恩天下文字不可表述其中萬一,所以才空着!”

“說對了一半兒!”老爺子微微颔首,“說對了一半呀!”說着,伸手輕輕的撫摸無字碑,“以前,天下像咱這樣的人很多,甚至有些人比咱還慘。”

“咱起碼活了下來,起碼有個落腳的地方,沒有凍餓而死。比咱狠的,比咱聰明的人更多,可為何到最後,是咱成就了大業?”

說到此處,老爺子目光泛起水汽,“因為是咱身上,帶着父母大人,還有朱家列祖列宗的德報啊。”

“咱朱家世代良民,任勞任怨當牛做馬從沒害過誰,哪怕日子過得再緊,家裡孩子都吃不飽。可隻要能幫襯到别人,老輩子人眼睛都不眨!”

“他們活着時候遭罪,卻積下了德行。到最後這德行,報在了咱的身上。”

“這兩塊碑,一是讓子孫後代們謹記江山來之不易,二是讓朱家族裔,知先祖之德!”

第19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