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第8頁)

從他繼位起,擺在他面前的有兩個難題,是治标還是治本。前者是他的朱明王朝的命運,後者是整個帝國民族的未來。

人的位置不一樣,見到的東西需要考慮的事都不一樣。

而且這些事都要如履薄冰的,一件一件的來。

“你倆的話有道理!”朱允熥輕聲說道,“雖言辭激烈,但也是一心為國,朕不會怪罪!”

“朕自己也親口說過,無論涉及到誰都沒有情面講!”說着,他再撇了一眼李景隆,“朕要用此案,震懾天下的官員,換取吏治清明。”

“所以,朕才選了你們這些鐵面無私的人!”朱允熥微微擡手,示意行禮的臣子們坐下,“在朕這就沒有什麼雷聲大雨點小,因為人犯死在了鎮撫司,曹國公李景隆已免去所有官職。”

“涉及到朕的表兄弟,也在緝拿回京的路上。既然要查,就要徹查到底。朕不會偏袒誰,也不會針對誰。”

周王的奶兄死在了鎮撫司之中,這件事最惡劣之處就在于,他的死的不是時候。若他是抓來之前畏罪自殺,那就皆大歡喜。可他死在了審問的過程中,這就不可能不讓人浮想聯翩。

定然是牽扯到了皇帝不願意看到的人和事,誰都不傻,不然李景隆也好何廣義也好,哪來這麼大的膽子?

天地良心,這人真不是朱允熥下令消失的,可面對暴昭辛彥德這樣的直臣,他也不得不背這個鍋。

“至于你說的人犯意外而死,曹國公李景隆免除一切官職之外。”朱允熥想想,“收回禦賜蟒袍,罰俸三年。何廣義亦如是,外加降三級留任,以觀後效!”

“臣等謝皇上隆恩!”兩人慌忙行禮。

他倆的處置,算是對暴昭和辛彥德的交代。

“不是臣要鑽牛角尖,更不是臣要做酷吏!”暴昭繼續說道,“周王一案,臣每日見卷宗之上,各種官吏權貴勾結挖空心思謀利的手段,簡直是觸目驚心!若不審理清楚,臣實在寝食難安。”

“你是廉政院尚書,當如此!”朱允熥笑道。

忽然,有個意外的聲音響起。

誰都沒想到,驸馬胡觀會在這個時候開口,“臣倒是以為,暴尚書辛禦史所言,倒是有些危言聳聽,強詞奪理過猶不及了!”

話音落下,所有人的目光都看着他。

連胡觀自己都吓一跳,心中道,“我說話幹什麼?他倆說他倆的,我當沒聽見不就完了嗎?”

他恨不得自己兩個耳光,可世道如此也隻能硬着頭皮說下去。

“一個人犯其實無足輕重,罪就擺在那裡,少一個證人罪名也跑不了。”胡觀繼續說道,“皇上為了治理吏治,所以這次才大動幹戈,作為臣子,臣也能看到皇上的難處。”

“既然身為臣子,就要體諒君父。皇上有難處,才正是我等臣子報效之時。不然一味的認自己心中的死理兒,以自己的想法為主,難免有失公允。”

“而且臣認為,貪腐之人是一下子殺不絕的!”說着,他強穩住心态,舔舔嘴唇,繼續說道,“自古以來貪官就像是韭菜,割一茬長一茬兒。想着永絕後患是不可能的!”

“周王的案子,最終的作用,還在于讓諸藩收斂言行,讓官員知道敬畏,隻要這兩點做到了,就是當下良策。皇上的苦心,是讓天下權貴也好,官員也罷,都迷途知返。”

說着,他看看朱允熥,小心的說道,“今日臣旁聽審案,見許多犯官都事先受了私刑,那個.....臣不是說不用刑。而是事有先後,當先審再問而後定罪再判。”

“若先用刑,酷刑之下說不定有許多子虛烏有或者互相亂咬之事。當然,也會有人受不住酷刑,那麼....死在獄中。”

老實人說話,有些時候還是挺暖心的。

胡觀這個老實人,看到了其他大臣看不到的東西。尤其是那句,讓天下官員權貴走上正途。

可他話音落下,暴昭卻斜眼看着胡觀,“驸馬爺的意思,下官和辛禦史是小題大做,是一味的認死理咯?”

“行了!”朱允熥笑道,“他不是那個意思!”說着,笑道,“他那人嘴皮子笨,不大會說話,隻是就事不是對你們!”

國有铮臣是好事,但铮臣太多,皇帝也頭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