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第1頁)

“皇上,依臣所見,還是不必讓兩位王爺千歲帶兵....這個,若是有土司不服管束,臣的意思是,若是小打小鬧就聯合湖廣布政司以雷霆手段鎮壓,若是真的要調用大軍的話,還是要朝廷.....”

“呵!”不等他說完,朱允熥就笑了。

到底是自己的舅舅,說話比旁人随意許多,也沒那麼多彎彎繞。

常森的意思很簡單,楚王也好湘王也好,讓他們一邊待着吧。甯可到時候麻煩點,也别給他們出封地的機會。

“行,朕給你小打小鬧的權力。”朱允熥笑道,“但,你要約束好部下!”

所謂的約束,就是怕那些大頭兵們殺良冒功。

朝廷管着他們還不安分呢,隔三差五就要洗幾個蠻人寨子。若不是管束,誰還屯田啊!幹脆都拎着刀子,各處找人家土司的麻煩去了。

“臣遵旨!”

朱允熥又是一笑,“行了,你且回吧!回去好好準備,這幾日就赴任!”說着,又道,“朕再囑咐你一句,這差事對你呀,難處比好處多!你是外戚又是勳貴,正是文官們掐眼睛看不上的人。給你湖廣都指揮的官職,說不定多少文官正在暗地裡摩拳擦掌等着看着你的笑話呢!”

說着,歎口氣,“掣肘你肯定是有的,朕耳根子也不會太清淨!”

“嘿嘿!”常森笑幾聲,“有皇上在,臣不怕那些遭瘟的書生!”

“還有!”朱允熥話還沒說完,眯着眼睛,“朕把長江内河水師給你!”

“嗯?”常森一愣。

朱允熥放下茶盞,“長沙武昌都本是天下繁華重鎮,尤其是武昌,朕聽說為了停靠在武昌,長江上的商船還要賄賂水師官兵才能進武昌港。可是,呵呵!這幾年武昌報上來的财稅,還沒有徐州一地多!你去了,給朕看看,到底誰那麼膽子,敢動大明朝的商稅!”

~~

常森走後,朱允熥再起産起身,走到寰宇全圖前,默默觀看。

他一直以來所籌劃的,現在才露出端倪。

第一,精兵簡政,減輕國家的财政負擔,裁撤掉沒有必要養活的軍隊。在精兵簡政的同時,出了兵員數目之外,還有國家的真正人口,田畝精準的清查。

第二,依地而治。

各地各省,根據不同的情況不同的治理。南方沿海商貿發達的地帶,一味的強調農耕是舍本逐末。但國無農不穩,在浙江廣東福建等地商業越發興旺的時候,内陸的糧倉越發的重要。

在他未來的計劃中,南方以湖廣為糧倉,關乎長江中下遊的肚皮問題。北方以山東河南為糧倉,涉及到邊軍的軍糧。

而沿海地帶,則是大明帝國的錢袋子。

商業上的事不幹預,農業上的事要抓緊。左手錢,右手糧。

糧食問題到任何時候都是大問題,原本時空大明朝等到嘉靖時期,浙江等地數次鬧出饑荒,才開始重視這個事。而到了大清朝,雖是号稱閉關鎖國,可清朝的統治者卻看清了這個問題。

錢袋不能丢,但必須給錢袋子找個糧票。

所以到了大清朝,湖廣熟太下足。

其實最好的糧倉,除了湖廣之外,就是那一片白山黑水,那一片最肥沃的土地。

在後世,光是黑吉兩省每年的糧食,就可以養活三分之二的人口,大平原耕地多,土地肥沃自然災害少。

但此時,那邊他媽的東北虎比人多,帝國暫時沒有那個資本,也沒那那個能力去開發。

當然除了建設糧倉的重要性之外,還有更重要的一點。通過對農業的重視,同過移民開墾,通過國家手段進行屯田興修水利,可以把地方上原有的格局打破。

此後,取消丁稅實行按畝收稅,官紳一體納糧,取消特權階層才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