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這樣的身份,勢必被清流們捧成領軍人物,來跟新政打擂台。
到時候,為難的還是他這個皇帝。
因為方孝孺的身份,曾是他朱允熥的老師之一。
而大明的朝廷一旦陷入黨争,一旦陷入水火不容的内鬥,後果不堪設想。
此時離京,清流再無領軍人物,也沒有有威望的文壇領袖,那清流就不成氣候。
在新舊交替争鬥之時,隻能俯首帖耳。
“你想要先去何處?”朱允熥問道。
方孝孺不假思索,給了朱允熥一個意外的答案,“高麗!”
“為何?”朱允熥皺眉道。
“皇上!”方孝孺道,“高麗既是大明疆土,百姓也是大明子民。”說着,一笑,“臣不是迂腐的讓您懷柔待之,而是想說朝廷對他們該有的樣子要有!”
“高麗也推行漢學,臣去看看,學子歸心!”方孝孺笑道,“臣....有個不才之相,若是高麗學子也能參與我大明的科舉,于民心之道,善莫大焉!”
科舉!
确實是這個時代,籠絡人心乃至消除隔閡的絕對有效的手段。
“好吧!依你!”朱允熥歎口氣,“朕給你派幾個人.....”
第七十七章
活閻王(1)大明朝的清流,自洪武朝開始日子就一直不好過。
曆朝曆代的清貴讀書人,不但都是天子門生,而且富貴風流。敢于直抒己見,甚至不惜得罪君王,乃至于有的幹脆可以藐視君王....
可大明朝,你敢嗎?
任憑你錦繡文章古今少有,不管是入朝為官還是江湖為民,都要夾着尾巴做人。
大明朝的皇帝老子,他就不得意讀書人。
當初太祖高皇帝就曾做過這樣的詩,叽叽喳喳幾隻鴉,滿嘴噴粉叫呱呱,今日暫别尋開心,明早個個爛嘴丫!
從這詩中就可以看出來,大明朝的皇帝不但不得意讀書人,而且還厭惡讀書人。厭惡讀書人說話,厭惡讀書人多事,厭惡讀書人小題大做.....
這一點,太祖高皇帝和漢高祖很像,後者更是直接摘下儒生帽子往裡撒尿的主兒!
後來太祖高皇帝立了皇太孫,也就是當今皇上。
當初皇上在東宮時,看着還算是禮賢下士的。頗有幾分當初孝康皇帝的風範,可正位東宮之後,馬上顯露出和太祖高皇帝一樣的脾性來。
清貴讀書人可以用,但不能大用。就是當做給天下讀書人看的門面,軍國大事完全排除在外。
而且,還會時不時的磨磨刀子,殺幾個貪官祭天。
但這些日子,陡然之間,風向卻截然不同了。
先是江南系的官員中,侍郎李至剛被點位欽差,去北方清查不法士紳。
而後又欽點了翰林學士方孝孺,學道巡閱使,督查天下學風,視察天下官學。
這直接讓大明朝堂之上,沉寂許久的江南系清流們欣喜若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