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旨!”
“另外!”朱允熥又道,“揚州的案子明發天下,讓所有在京的官員們,都給朕寫一道觀後感!”
“讓他們說說,為何會出現這樣的事!”
“皇上這是要秋後算賬了?”
殿中的群臣都是大明朝的核心人物,一下就明白了皇帝此舉的用意。
前些天出了百官在午門外跪哭的事,現在揚州爆出這麼大的官倉貪腐舞弊案。
而在這官倉案子的後背,涉及到的官紳,無一不是當地的望族。
漸漸的,有人後背已是冷汗疊出,細極思恐。
“太祖高皇帝是殺官,如今的皇上卻是對整個官紳階層舉起了刀子!”
“再有!”朱允熥又冷冷道,“尤其是南方各省,這案子要地方官仔細看,好好看!日後倘若别處在查出這樣的案子,皆以此辦理。”
“無論是在職的官,還是官紳,還是地方上的名望之家。隻要牽扯到損害朝廷利益,盤剝百姓之事,都一并問罪!”
“不得姑息!”
第164章
好狗(2)“李至剛還真是一條好狗!”
貪腐也好官紳勾結也好,那都是文官的事。
李景隆始終低着頭,當做笑話看。
但此刻看笑話之餘,心中再次重新評估起他這個本家,這個最近風頭正盛的欽差大臣李至剛。
“若是其他人遇到這樣的事,了不起就是一個官場貪腐的窩案。而李至剛呢,他的眼光卻很獨到,用心更是深遠。”
“結合新政的推行來看,他把這官倉的貪腐舞弊案,變成了地方官和官紳勾結,損國損海百姓而自肥的欺君欺國欺民的惡劣行徑。”
“更是把揚州一地的單獨案子,變成了江南各省普遍都有的弊端!”
“把官倉的貪腐,和地方的官紳結合了起來,變成不得不治之罪。”
“這招步步為營算計得妙呀!”
“怪不得他在京中的時候,連日跟我請教江南糧商的情況....他這是早就預備了後手呀!”想着,李景隆不禁有些佩服起這位本家來。
“新政也好地方上的貪腐也好,根子就在官紳勾結四個字上!”李景隆心中又道,“旁人不是看不見,而是即便是看見了,也不敢多說。因為這涉及的可不是幾個官員,而是一大片一群人。”
“他李至剛不但看清了,而且敢下手,會下手,這才是讓人佩服的地方!”
“高,真高!清查官紳幫别人挂着田地免稅是一把刀,官倉是第二把刀,而這追查官身紳勾連在糧稅之中從中漁利,又是一把刀!”
“三把刀,一把比一把狠!新政的最終目的是什麼?就是剝奪官紳特權。”
“要剝奪其權,就要讓其害大白于天下。為了新政的最終目的,即便過程有些血腥又算什麼?”
“李至剛不單是好狗,而是一隻能咬死人的惡犬!”
就在李景隆心中不斷思索的時候,朱允熥看着群臣,再度開口。
“一直以來,你們都勸朕,治國不要太狠,不可學當初太祖高皇帝!可是你們現在看看,朕的寬仁帶來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