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第4頁)

忽然,朱允熥微感意外,開口道,“為何?”

“各寺廟之中有俊俏小沙彌,曼妙小尼姑.....這本就不和情理呀!”李景隆笑道,“天真爛漫的年紀,就青燈古佛?非人欲也!”

禮部尚書任亨泰在旁開口道,“曹國公所言甚是!”

“曹國公所言乃治理名言!”

他這麼一說話,邊上的文臣們都紛紛點頭。

其實很多時候,文官們都是喜歡站在李景隆對立面的,很少有跟他意見統一的時候。

這次之所以破天荒的表示贊同,是因為文官們也極其厭惡那些所謂的出家人。

“如今我大明僧道尼姑之中,不乏壯年之人!”任亨泰繼續開口道,“青壯男女,若在民間乃是一家一戶之擔當。”

“可卻一不孝奉父母,二不傳宗接代撫育幼兒,三不事生産...”任亨泰滿臉厭棄,“非人也!”

“臣也說一件事!!”

通政司使辛彥德也開口道,“臣去歲在淮北赈災時候,許多寺廟設粥場捐糧食,确實對百姓有活命之恩!”

“但也有許多僧尼,專挑災民中眉清目秀的童子童女收養........”

說着,忽然一頓,好像不知如何說下去了,半晌才紅着臉說道,“臣也不知他們養來做什麼!”

“嘿嘿!”李景隆壞笑。

“咳!咳!”戶部老尚書張紞咳嗽一聲,瞥了辛彥德一眼。

那意思就是你小子不會舉例,就别舉例!這是朝堂,不是啥話都能說的茶館!

随即,他清清嗓子開口道,“戶部存檔天下僧道尼之數,有六十多萬人!”

“嘶......”朱允熥倒吸一口涼氣,問道,“這麼多?”說着,眉頭深皺,“堪比上等州府的人口了!”

張紞又道,“這六十多萬人中,起碼七成以上都是四十歲以下的青壯年!”

說着,又道,“如今我大明人口雖比太祖高皇帝時高了一大截,可人口還是不夠用!”

“自國朝開國以來,連年從山西等地向北平移民,調撥中原百姓趕赴四川,雲南,廣西等地開荒造田.....”

“戶部的賬冊是空有人口,而各地需要人的地方确實捉襟見肘!”

“我大明六十多萬僧尼呀!若都是良民的話,我大明何止多出一個魚米之鄉?”

“皇上!”

吏部尚書侯庸面容猙獰,“臣請皇上下旨,凡四十歲以下之僧尼,系數還俗為民!”

“僧道願意為民者,可發給土地牲畜!”都察禦史楊靖也開口道,“女尼還俗之後,勒令地方官安置成婚.....”

“這個.....”朱高熾忽然開口道,“四十歲的女尼,地方上安置成婚是不是有些強人所難了......?”

“殿下是擔心她們太老了沒人要?”鄭國公常升扭頭道。

天地良心,朱高熾絕不是那個意思。

他的意思是,婚配這種事就不能由地方官來管理。一旦把這個權力交給地方官,說不定是害了那些還俗的女尼。

前邊一直沒說話的魏國公徐輝祖也跟着皺眉開口,“殿下是擔心所托非人,或許要鬧出慘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