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第4頁)

  作者有話要說:  黎汪汪:小生的良心這麼大顆,你們難道沒看到嗎?

第130章

将軍

  衆所周知,宋朝非常重文輕武,仁宗朝亦是如此。

  黎望打來了汴京城,就很少看到張揚的武官,就連他們居住的“貴人區”,絕大部分都是文官,剩下的是皇親和勳貴,武官當然也有,隻是并不多。

  鼓樓這片,幾乎不住官僚,更多的是像葉大夫這樣從前在宮裡面當差,或者是汴京城土生土長的老百姓,黎望仔細一想,還真沒想到是哪位将軍回京了。

  按照常理來講,東京城的官僚名單他都背了,不可能有遺漏啊,除非是邊疆新封回京的。

  于是晚間吃飯時分,黎望随口跟親爹提了這茬,他原也沒奢求老頭子會給出答案,卻沒想到老頭子還真知道。

  “您快說說,今日兒子出來遠遠瞅了一眼,那陣仗可不小呢。”

  黎爹于是伸手敲了敲桌子,黎望當即會意替親爹盛了一碗三鮮湯,這三鮮湯乃是用菌菇、嫩豆腐和筍幹煮成的,食材焯過水,還用了少許吊鮮味,乃是黎爹最愛的一道湯。

  這一碗湯下肚,黎爹才道:“去年冬日,遼軍數次突襲我大宋邊境,陳将軍奉旨對抗,他麾下有一猛将姓劉名正順,端的是骁勇善戰,每次沖鋒都跑在最前面,數次戰場立功,你或許不認得他,但肯定聽過邊關的捷報。”

  黎望一聽捷報,當即就明白了:“是斬殺遼軍将領呼延峻那位?”

  “不錯,如今邊關相對和平,遼軍退兵,官家召他入京,乃是論功行賞,封為護國将軍。”

  好家夥,這絕對是個狠人啊。

  每年冬天,遼軍就會撩撥大宋邊境,雙方有小規模沖突,但大部分都不會報到朝廷,畢竟這是常态了,不論是朝臣還是官家,都已經習慣了。

  去年冬日,猛得來了這麼一下,當時他可記得清清楚楚,他家老頭子高興得足足喝了一整壇的竹香釀呢。

  “既是如此,為何住在鼓樓附近嗎?”

  對于這點,顯然黎爹也不清楚,但黎望也沒疑惑太久,很快就從展昭那裡得到了解答。

  “竟是如此?”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情場失意、戰場得意?

  “不錯,兩年半之前,展某曾與劉将軍有過一面之緣,他當初當街搶親不成,反被扭送開封府,甚至心存死志,揚言要上狗頭鍘,從來都是犯人躲着狗頭鍘走,包大人當初也是頭一次看到有人求着送死的,當即就判了他充軍三年。”

  ……好家夥,這不愧是個狠人呐。

  五爺聽着,也不由來着興緻:“他如此勇猛,竟沒有搶親成功嗎?”

  瞧瞧,不愧是五爺,看問題的角度都這麼與衆不同。

  “自是沒有,當初劉将軍向包大人坦言,他與城西徐員外的獨女徐玉娘早已兩情相悅,卻被人橫刀奪愛,他出于無奈,才借着酒勁當街搶親。”展昭說完,語調忽然輕快起來,“那時候,他可不是什麼勇猛的大将軍,劉将軍原本可是文舉人。”

  “厲害了!第一次聽說文人提刀上戰場!”白玉堂忍不住道,“那他這次回京,身披榮光,是不是要搶回從前的心上人啊?”

  展昭卻無聲搖了搖頭,顯然事實并不像戲文裡那樣痛快暢意。

  “啊?那是為何?難道兩年半的時間,他就忘卻了這段感情?”

  五爺的思維向來是很直白的,他喜歡快意恩仇,自然不會管什麼世俗的約束,這也是為什麼他對成家立業不感興趣的原因。在他看來,劉正順若是沒變心,就該主動争取,當初因為權勢落敗,現在有了能力,難道就這麼算了?

  黎望卻在此時,忽然開口:“如果小生沒有記錯的話,城西徐員外的獨女應該是配給了胡侍郎家的獨子胡天倫,此樁姻緣乃官家賜婚,若無特殊原因,是絕不能更改的。”

  “黎兄說得不錯,那徐玉娘才貌雙全,在閨中時便很有名聲,胡侍郎聽說愛子心系此女,便舍了老臉求到官家面前,官家才下旨賜婚。”

  ……官家你還行不行了,賜婚樁樁拆人姻緣可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