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爺,明日你來國子監接我,我要見一下這胡天倫。”
白玉堂自然答應,又見好友匆匆穿上外衣,便問:“你這是要去哪兒?”
“見我爹,他要是知道我知情不報,明日又得去光顧藤條店了。”
……好吧,還挺合情合理。
這個點,黎望還在寫功課,黎爹堂堂朝廷大員,自然也在伏案工作。
見兒子披衣過來,他忍不住道:“噢喲,稀客呀,今日什麼風啊,把你給吹來了,是終于遇上了難題,來找為父答疑解惑了?”
黎望就很想扭頭就走,等心裡默念了三遍這是親爹,他才攏了攏衣衫道:“爹,胡侍郎被殺了。”
黎爹好懸沒毀了明日要呈上去的折子,許久,他才找回自己的聲音:“你說誰?胡本初嗎?戶部侍郎胡本初?他被誰殺了?”
“暫時的嫌疑人,是剛入京受封護國将軍的劉正順。”
黎爹覺得腿有些軟:“你說那個斬殺呼延峻的猛将劉将軍?”
“是的,爹。”
黎爹覺得自己不大好,就算大兒子乖巧叫爹,他都非常不好。唔明天得多備點補湯,不然跟人吵架,他怕中氣不足吵不赢。
作者有話要說: 黎爹爹:來人,備湯,上朝去!
第137章
質問
戶部侍郎胡本初突發橫禍去世了,嫌疑人還是護國将軍劉正順。
本朝文武慣來是筆糊塗賬,說是對家都有人信,胡本初又不是什麼初入朝堂的新丁,甭管是他的舊交還有同僚,亦或是整個文官階層,在知道行兇者是武官後,那立刻就撸起袖子開怼了。
文官們的嘴皮子向來利索,又占着理,劉正順最近風頭無兩,他們中一小部分人還正愁沒機會滅人威風呢,這會兒把柄送上門,那憤慨模樣官家看了都心煩。
官家甚至非常納悶,這劉正順前腳帶着軍甲跑來替他未婚妻跪求了一朵天山雪蓮回去,這文人從武本就難得,他有心想要調和本朝文武之間的宿怨,還替其掩飾了過去,怎麼後腳就跑文臣家裡殺人奪寶去了?這也太離譜了吧。
官家自然也很氣憤,于是着重點了包拯、龐太師和八賢王共同審理此案。這三個人顯然官家是仔細斟酌過的,包拯剛正不阿,還是開封府尹,自然該占一席他,而龐太師雖位列三公,曾經卻也帶兵上陣過,而八賢王與胡侍郎是至交,性格又很公正,能在公堂之上中和包拯與龐太師的沖突。
官家顯然是操碎了心,但其實龐太師對這案子卻沒太大的興趣。
畢竟大家都是汴京城裡數一數二寵兒子的,胡本初有時甚至做得比他還要過分,至少他沒有枉顧人家姑娘的意願進宮求賜婚,可偏偏昱兒在外的名聲卻更差,龐太師又是個兒控,自然多多少少對胡家有些不滿。
所以八賢王跑來探他口風時,龐太師幹脆賣了個順水人情給八王爺,難得地表現出自己的平和态度,一副不願多管的模樣。
八賢王當場就覺得有些受寵若驚,出宮的路上還在跟包拯感歎歲月不饒人,居然連本朝一大倔頭都改了性。
包公聽完,卻不以為然,要不說最了解你的還得是你的敵人呢,他随便想想,就猜到了龐太師的心思,當然他也不點破,隻道:“此案因兩者的身份,牽扯甚大,下官會盡快破案的。”
八賢王一聽,卻奇道:“那胡家少夫人不是親眼目睹劉正順失手殺害胡侍郎,這還有什麼隐情嗎?”
包拯也說不好,隻是他多年斷案,直覺沒這麼簡單:“王爺您有所不知,在這之前,劉将軍曾親眼目睹胡侍郎之子胡天倫在鳳儀坊毒害花魁娘子雲仙,如今雲仙中毒不醒,胡天倫正囚于開封府大牢,同樣是沒有物證,隻有目擊證詞。”
“竟還有此事?”八賢王驚了。
“而且,胡少夫人在未嫁入胡府前,曾與劉将軍有過一段情,因為胡侍郎進宮求官家賜婚,這才被迫分開,當年劉将軍還是文舉人之時,于大婚當日持刀欲搶親,卻反被摁倒扭送至開封府,他一心求死,本府按律判了他充軍三年,他剛到邊疆就因殺了遼軍斥候而被陳将軍免去了罪名,後來因其勇猛才在軍中步步高升。”
八賢王聽罷,便忍不住概歎:“原來兩家,牽扯竟已這般深了。可是本初他并非不明理之人,怎會給自己兒子求取一個心裡有人的媳婦?本王覺得他必是不知這内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