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很深了,明日有一場硬仗要打,以他的身子骨,必須去睡下了。
而這一次,黎望躺在床上很快就進入了夢鄉,等他第二日醒來,是被隔壁将軍府的動靜吵醒的。
狄青,越獄了。
這個消息以極快的速度在汴京城中傳播來開,與此一道傳開的,還有狄娘娘被西夏人營救離開的消息。
怎麼說呢,滿城皆驚。
雖然在這之前,有很多人都在傳狄青通敵、叛離大宋的消息,但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心裡門兒清,隻是閉目塞聽而已。
但事情發展到現在這個程度,已經超出所有人的預料,沒有人會料到狄娘娘會被西夏人帶走,也沒有人會覺得狄青真的铤而走險。
就算是玩弄權勢、老練如龐太師、王丞相等人,都有些不大想上早朝。
于是今日的早朝,氣氛格外地沉悶,不論是官家還是朝臣,都帶着股拒絕敷衍的态度,正是這時,黎江平執笏往前一步,開始了今日的噴子發言。
好家夥,不愧是禦史中丞,就是敢說,就連官家也沒想到,作為讀書人的表率,黎家人會在這個當口替狄青開口。
而今所有的證據都對狄青非常不利,狄青又無端越獄,此時替狄青開口,實乃不智,官家起先不太明白,但等到接二連三有朝臣贊同黎江平的話,他忽然就明白了。
雖然如今滿朝文武都“相信”狄青通敵叛國,可他們卻不願意看到狄青真的投了西夏。
很矛盾的想法,卻又很真實。
官家其實是相信狄青的,可狄青對狄娘娘的愛重他也很清楚,如果西夏真以狄娘娘來要挾狄青,他也不知道狄青到底會做什麼樣的選擇。
“衆位愛卿先起吧,此案已交由三位大人士審,朕信得過你們。”官家往下一看,見龐太師和何大人俱在,卻獨獨缺了包黑子,便奇道,“包拯呢?他怎麼不在?”
王丞相聞言,正欲往前一步替包拯說明緣由,宮人便進來,稱八王爺與包大人在宮門外候着。
“王叔來了?還不快請。”
八王爺早些年曾領過實職,但後來官家逐漸上手政務,他就直接領了虛職在家中養老,并不經常出息早朝。
官家一聽,便知王叔必是為嬸嬸被劫走的事情而來,而且還是同包拯一起過來,想必是先去了開封府問了案情,之後才趕來皇宮。
“王叔不必多禮,來人,看座。”
八王爺卻是心有擔慮,根本坐不下去,隻道:“啟禀聖上,老臣有事要禀。”
“何事?”
“今日老臣起來,案幾上多了一封辭官文書,乃是狄青的字迹。”八王爺說完,便從懷中掏出折子并一枚玉佩,雙手交給了一旁的内宦。
内宦很快就将折子和玉佩交到了官家手中,官家一看,臉色登時大變。昨日狄娘娘進宮來見他,腰間配的玉佩就是這一枚,此物乃皇家象征,天下無人可仿制。
他是猜到狄青越獄必有緣由,卻沒想到西夏人竟這般神通廣大,前腳剛抓了狄娘娘,後腳就拿了狄娘娘的玉佩到将軍府逼狄青就範。
這折子上的字迹如此匆忙潦草,可見狄青内心必然痛苦難當,其上言辭懇切,官家完全能理解狄青寫下這封辭官信時的掙紮,而看到折子的最後,官家的臉上已是忍不住的動容。
[狄青哪怕身死,亦是宋人,還請陛下放心。]
這是表忠心的話,也是表決心的話。
如此忠誠懇切,官家如何不信,他沒有理由不相信狄青的品性。
官家在上面看折子,底下的朝臣就抻着脖子等,太磨人了,怎麼事情忽然就走到了這一步?有些人開始後悔附和流言,有些人則決定一條道走到黑。
反正想什麼的都有,但此刻官家未開口,沒有人敢做這第一個打破沉默氣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