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或是他已經完成了資本積累,可以有底氣和大宋朝廷對壘了?
“誰說不是呢,他是不是沒打聽清楚展兄的能耐啊,這世上能殺得了展兄的人,可是屈指可數的。”狄青覺得,這襄陽王走的這招棋,未免也太爛了。
可襄陽王這般擺爛,難免叫人擔心此人會做出什麼出人意料的事情來。
“狄兄,你很擔心展兄他們嗎?”黎望忽然開口問道。
狄青聞言,自然颔首道:“當然擔心,他們才幾個人,襄陽王在襄陽府盤踞近二十年,若是狗急跳牆,展兄這般大仁大義,行事難免比那些個小人受掣肘些。”
黎望心想,他也擔心啊,可他這破落身子骨,也真去不得襄陽。
“黎兄,你不會想去襄陽府吧?”這可使不得啊。
“狄兄你在想什麼呢?若我去襄陽府,恐怕還沒到呢,就病倒在半道上了。”黎望自問還是很有自知之明的。
狄青:……倒也不必這麼直白。
“那你這是……”
“我是想問,狄兄可想去襄陽府?”
狄青一訝:“我當然想去,可我的身份處境,恐是不好出京的。”
黎望卻将書架上的輿圖拿出來,指着襄陽府旁邊的荊楚河流道:“小生聽說,此處有一水寇,擅長遊擊,每每劫掠商隊,叫過往商隊、旅人苦不堪言,若狄将軍有心,便可自請帶兵前往剿匪。”
狄青看了一眼輿圖,倒是也曾聽過此地流寇,便道:“官家,會允嗎?”
“今時不比從前,官家必會欣然應允。”畢竟這可是狄青啊,大宋最有名的常勝将軍,誰敢撄其鋒芒!
第317章
一探
但狄青的身份,在朝堂上确實有些尴尬。
現下這個節骨眼,若由狄青親自開口請旨率兵剿匪,難免有些個沒有眼力價的文臣,會無腦反對,所以這個口,由八賢王提最為妥當。
八賢王乃是先帝托孤的顧命大臣,現下雖已不攬權勢,但朝臣無人不服他,就連官家也對八王叔十分信任。
所以去荊楚剿匪一事,出自八王爺之口,能夠最快促成。
狄青聽完黎兄建議的當天夜裡,就親自去了趟八王爺府,第二日,八賢王便進宮面聖,一方面是表明他對襄陽王趙珏并無偏袒,另一方面,也心憂襄陽府會有異變。
官家現在對襄陽王,那是一百個痛恨,一聽這話,當即道:“王叔與他,怎好相提并論!他如此這般行事,朕絕不會輕饒他。”
“陛下說的是,隻他如此大費周折地在京中謀劃布局,恐怕在襄陽城更加大膽,包拯此去,恐怕會非常棘手。”
官家一聽,便問:“王叔是覺得,還需另外派人前往?可包卿已是朕能想到的,最合适的人選了。”若是出兵,一來證據不夠,二來難免引起百姓恐慌,若是可以,他還是更想兵不血刃地解決此事。
怎麼說呢,大宋皇帝都不愛打仗,這點并非謠傳。
八王爺一聽,當即拱手行禮道:“臣以為,狄青可擔此重任。”
官家一訝:“狄青?他去的話,豈不是昭示着朕要起兵攻打襄陽府?”
“非也非也,荊楚一帶,因為水路複雜,常有水寇流竄作案,這些流寇甚至還騷擾兩岸百姓,叫百姓苦不堪言,如此,不妨叫狄青去剿匪,一來能還百姓一個安甯,二來也能震懾襄陽城,若包拯需要救援,也能迅速趕到。”
官家越聽眼神越亮,等聽完此計,當即撫掌而笑:“此計甚妙,不錯,狄青回京也有大半年了,他一個正值壯年的将軍,确實不好總是待在樞密院當個文人,既是荊楚百姓有難,狄青去剿匪,當是順理成章之事。”
“來人,拟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