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啟回複道。
“收到,同意修改地圖。”
月亮升了又落,觀察還在繼續。
四人組将在這裡潛伏24小時,直到第二天晚上撤離。
一個月訓練終于開始直觀地展露出了效果,雖然不可能從始至終一動不動,但基本上,大家都僞裝得很好。
哪怕是鮑啟,也表現得極為安靜。
如果有人從遠處觀察,恐怕也會認為,這裡的四人,就是石頭,就是草木.
(本章完)
第44章
風來了
第44章
風來了
東風兵團的第一次實地偵查實實在在地持續了24小時,在這24小時内,他們在狹小的掩體内幾乎沒有移動,每個人都是精疲力竭。
但,一切都是值得的。
整個偵查過程沒有遇到任何意外,當他們趁着夜色撤離時,萬昔營地的最新布防情況,已經完完全全地呈現在了他們的眼前。
重機槍火力點的位置、敵方基本的武器裝備情況、夜間巡邏的路徑和頻次、一部分陷阱的布局、關鍵人物的藏身處.
基本上,那些可能影響作戰的關鍵情報都已經到手。
鑒于此,陳沉幹脆利落地做出決定,取消了原本計劃中的抵近武裝偵查。
――
這絕對不是疏忽大意,恰恰相反,這是最謹慎的表現。
要知道,“情報獲缺和“作戰難度”這兩個元素之間并不是線性相關的關系,也就是說,并不是情報越多,作戰就會越順利。
在到達一定的阈值之後,情報所帶來的收益是遵循邊際效用遞減的原則的,有可能付出重大代價得到的情報,給作戰提供的幫助會少得可憐。
所以,在确認情報已經達到需求基線之後,最正确的選擇就是取消進一步的偵查行動,以獲取最大的安全性。
對于這一點,陳沉其實是有親身體驗的。
上一世,他參加四國聯合行動的時候,有一支來自老撾的小隊就是因為過于迷信情報的作用,在明明已經具備作戰條件的前提下還執意進行進一步偵查,最後偵查員暴露,整個行動組都被連根拔起。
這樣的錯誤,自己可不打算再犯一次.
勇士車開回了勐卡城内,住處的客廳裡,陳沉開始與東風兵團的其他三人讨論具體的作戰計劃。
當然,他其實也可以選擇搞一言堂,但那樣的做法并不利于整個小隊的成長。
參與感是很重要的,說錯不要緊,自己會及時糾正,但如果都不說的話,那問題就很大了。
“.綜合來說,這次的偵查中我們并沒有發現超出預計範圍的特殊情報。”
“對方的火力情況在前期想定的威脅範圍之内,整個營地布防和組織形态也很正常,武裝人員并沒有展現出任何‘高超的’、或者說‘特殊的’軍事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