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第8頁)

“對方的火力情況在前期想定的威脅範圍之内,整個營地布防和組織形态也很正常,武裝人員并沒有展現出任何‘高超的’、或者說‘特殊的’軍事素質。”

“同時,萬昔營地也并沒有出現可以供我們利用的關鍵事件――那具屍體的情況我們都已經知道了,隻是一個偷了貨的村民而已。”

“所以,基于這些已有信息,我們可以基本确定一點,那就是,這次的進攻,将會與我們預期一樣,是一次标準的夜間滲透作戰。”

“那麼,我們的作戰計劃,就是要按照夜間滲透作戰的标準來制定了。”

“這一點,大家沒有疑問吧?”

“沒有1

其他三人一齊回答。

于是,陳沉直入主題,開始講解自己的第一版作戰計劃。

“那好,現在我們進入正題,過程中有任何問題,你們都可以直接提出來。”

“首先,根據對方布防情況,我們先要确定此次滲透的進入路線”

整整6個小時的讨論時間,四人從“進入”開始讨論,根據每一個敵人和村民的位置、根據每一個火力點的射界、甚至根據每一處窗口的朝向,規劃出了一整套最最精細的進入、作戰、撤離的路線。

而最後呈現出來的結果,就連陳沉都非常滿意。

因為經過了所有人的充分讨論,這份作戰計劃非常自然地考慮到了所有人的特質。

比如鮑啟提出自己刀法還不夠熟練,那就安排幾次臨時的武器交換,讓他在難度大的場景用陳沉的csls2去解決稍遠的敵人,把近處的敵人交給陳沉用匕首解決;

比如李幫認為自己有百分之百的信心可以在三秒内連續投出3枚手雷,那最後的清掃中,原本最困難的兩棟建築就可以調整優先級,着重進攻投擲物無法發揮直接殺傷作用的那一個;

再比如,石大凱認為自己的槍法不足以支撐400米距離的掩護,那就需要延長煤氣罐大炮的發射引信,讓他在點燃引信後有時間前出到300米距離進行掩護。

  

  總而言之,他們幾乎考慮到了所有的情況,也幾乎預知到了所有的風險。

在石大凱天生的悲觀主義的加持下,這份作戰計劃嚴密到了滴水不漏的程度。

至于到底怎麼樣,就看執行了。

陳沉相信,東風兵團的軍事素質、戰鬥力雖然仍然不算高,但在這樣的行動中,絕對已經達到可以用戰術和策略去彌補的程度了。

想出問題?很難的啦。

最後,陳沉作為領隊總結完之後,四人組立刻進入到了最後的準備工作中。

填裝煤氣罐炸藥,駕輕就熟。

隻不過是把一部分anfo替換成rdx和混合粉末罷了。

找車、運輸?簡簡單單。

關系不一樣了,彭旭成親自給陳沉找好了車。

實驗性投毒?

嗯,他們也做了一次,效果很好

一切都就緒了,那麼接下來,他們需要等待的,就是一陣大風。

陳沉每天都看天氣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