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之前景棟的居民因為“曆史慣性”還會站在緬軍一邊的話,那現在.
面對必敗的局面,他們真的已經沒有了任何抵抗的意義。
但,知道沒有意義,和确定放棄抵抗,還是兩回事。
他們還需要有人最後推他們一把,給他們一個不得不反的理由。
而這個理由很簡單,就是一個詞:
巷戰。
陳沉讓聯軍發起了一次全面攻勢,但在這一次攻勢之中,東風兵團脫了衣服參與了進去,作為一柄尖刀、或者說一把重錘,把一小支緬軍隊伍逼進了城内。
他沒有再多做什麼,也沒有追擊。
他隻是往一棟前期偵察好的、城郊的養殖場裡打了兩發雲爆彈而已。
而這,就已經足夠了。
當攻勢退去,當那支緬軍小隊重新推進到防線上時,城裡的居民都看到了死了一地的豬。
好消息:當晚豬肉價格大跌。
壞消息:這次是豬,下次可能是自己。
口口相傳之下,景棟居民的心态終于崩潰了。
他們終于預見到了這嘲戰争”繼續拖延下去的結果,他們也終于認清楚了一個事實:
再打下去,自己這些平民,才是最終的犧牲品!
幻想破滅,思路打開,局勢便驟然扭轉。
當天晚上,景棟出城哨卡爆發大規模沖突,持槍民衆幹掉了大量守軍,但最終被重機槍壓了回去。
時間,才過了僅僅兩天。
太快了。
陳沉本來準備好的下一步計劃都沒用上,他本來以為自己還要帶隊潛入景棟,然後主動制造點騷亂的。
但他沒想到,景棟的指揮官比他預料的更聰明。
在騷亂爆發後兩小時,何邦雄接到了緬軍的求和通話。
3個小時之後,緬方政府正式确定了新一輪深度談判的日期。
這意味着,這段時間内打打談談、談談打打,在開戰之前鮑曉梅、陳沉和其他人就一直在強調的“做成既定事實”的策略,終于落地了。
既然确定要談,那就沒必要再打。
景棟,可以是聯軍的。
至少,暫時可以是。
至于以後歸誰,那就是zz上的事情,而沒必要是軍事上的事情了。
于是,在陳沉往景棟投下第一根胡蘿蔔的46個小時之後,景棟守軍放下了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