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第6頁)

她逐一開始介紹已經基本理清的召嘉良的産業,按照他的說法,其中大部分都是從緬方手裡得到的,真實性完全能夠保證。

一圈介紹下來,陳沉才發現自己居然還是低估了召嘉良。

他真的不是一個普通的軍閥,也不是一個普通的毒販。

他的産業涉及整個大其力、乃至整個蒲北的方方面面。

從礦業到物流,從外貿到旅遊,從博彩到販毒,他可以說是什麼都幹,并且幹什麼都賺錢。

僅僅是大緻估算之下,他一年的純收入都能達到50億美金-――而這個數字,就連當年被稱為金三角土皇帝的坤沙最巅峰時期都沒能達到。

當然,這個收入大部分他都要分下去給手下的其他人,但按照他賬戶上的數字顯示,他一年的個人收入,也有超過3億美金。

這什麼概念?

整個佤邦,可以放在賬面上的财政收入也不過就10億rmb左右

要知道,現在的環境其實已經變了。

毒品貿易沒那麼好做,召嘉良的整個實力版圖中,販毒的收益也不過占他總收益的20%不到而已,能把自己的産業經營到這個規模,他也算是天縱奇才了。

但就是這樣一個人,居然就那麼簡簡單單地死了。

由此可見,德不配位這事兒,放在任何一個地方都是風險極高的。

要是召嘉良的眼光再高一點,選對合作對象,或者說他都不用高到這種程度,哪怕隻是多花點錢,把自己的隊伍做做升級,把手底下那些兵的待遇往上提一提,恐怕聯軍想要幹掉他,都沒有那麼簡單.

不過換個角度想,也許正是他這樣“德不配位”的做派,才是他能活到現在的關鍵。

要麼死在老緬手裡,要麼死在像聯軍這樣的外來勢力手裡。

二者之間,他選了後者。

想到這裡,陳沉不由得搖了搖頭。

他隐約能感覺到,想要讓那些更為宏觀的計劃能執行下去,可能還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看來,哪怕拿到手之後,自己也還要花費更多的時間,把這些利益慢慢消化掉

想到這裡,陳沉開口問道:

“我們怎麼分?”

“按産業來分。”

鮑曉梅回答道:

“總共六大塊,外貿,物流,礦業,娛樂,農林漁牧,還有.黑産。”

“當然,最後一個,我們的原則是不能繼續做下去的,隻允許接收當前已經積累的現金資産。”

“但這也不是一個小數目――好處是快速獲得大量現金,壞處是這是一錘子買賣。”

“現在,怎麼分,看大家的想法吧。”

“我先說。”

陳沉首先舉手,随後說道:

“我要物流和外貿,其他的歸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