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第5頁)

  所以,他們存在的意義也就隻是“宣示管轄權”而已,但真正有事情需要他們管的時候,他們又會變成縮頭烏龜。

沒辦法,一個月領着相當于兩百美元不到的印尼盾的工資,你指望他們玩命,屬實是有點太過分了。

陳沉見他們,隻是以pmc的身份去完成了形式上的注冊和備案,走完了必要的流程而已。

在之後的工作裡,雙方必然會維持井水不犯河水的關系。

而在備案完成之後,陳沉則是通過王琦召集了青山工業園的“保衛處”全員,對這股力量進行了一次摸底。

不得不說,任何一個能被冠上“保衛處”名頭的部門基本都還是有幾把刷子的,整個保衛處10個人,其中有8個是退役人員,兩個是技術型的安全專家,在青山集團的運作下,他們人人都有持槍證,也都能使用不同種類的武器。

理論上來說,這樣一支隊伍是可以直接拉出去打的,但問題是,他們的行動受兩方面因素的限制。

一方面是權限,由于隊伍的特殊性,他們的權限範圍僅限于廠區及青山集團自有區域内部,在這個範圍之内,他們擁有無限制反擊權,可一旦出了這個範圍,他們就等同于平民,不能随意使用槍支,也沒有執法權。

另一方面是人員屬性的問題,他們畢竟不是專業的pmc,職責并不是“武力行動”,而是“安保任務”。

所以,他們所願意使用的手段大多數時候偏向于吓阻、制止,而不是像東風兵團這樣一門心思地斬草除根。

而也正因為這樣的屬性,決定了他們不可能跟東風兵團并肩作戰。

他們隻能作為最後一道防線,作為東風兵團全面潰敗之後,幫助青山集團争取斡旋時間、等待印尼官方救援的底牌。

實話實說,陳沉對這個屬性還是挺失望的。

他本來以為青山集團的保衛處會是一支自由度相對比較高的隊伍,如果有機會的話,他甚至想在事情結束之後把這些人都吸收進東風兵團。

但很遺憾,在經過第一輪溝通之後,他發現保衛處的衆人普遍都沒有這個想法。

――

在他們看來,哪怕是離開了部隊、進入了企業的保衛處,那也是某種意義上的“編制”。

而編制,是無論多少錢、多少利益都沒辦法等價交換的。

陳沉完全沒辦法反駁他們的想法,畢竟宇宙的盡頭就是考公考編,就連自己重生之前,也都還琢磨着要想辦法進入編制呢。

于是,基于這種情況,他也隻好按照隊伍的特性進行了相應的安排。

雖然過程中保衛處裡有個别人表現出一定的“不滿”,但陳沉并沒有在意。

因為他知道,威信是打出來的,等真正幹過兩場硬仗之後,東風兵團在這裡,就能徹底立住了.

幾分鐘後,廠區廣場上,看着正在進行基本訓練的保衛處隊員,站在陳沉身旁地李幫忍不住感慨地說道:

“跟我想的有點不一樣啊我還以為他們也是類似于傭兵那樣的隊伍呢。”

陳沉微微點頭,回答道:

“其實我一開始也是這麼以為的,但不得不說,青山集團還是相當保守。”

“我剛跟王琦聊過了,這些人在非極端必要的情況下甚至是不會開槍的,哪怕開槍,也不會直接擊斃。”

“我隻能說.這真的是相當典型的北邊的執法習慣了,也不知道是誰把他們訓練出來的。”

“這種習慣完全不能适合印尼的狀況,更不可能适合蘇拉威西的狀況。”

“難怪小魚要找到我們作為外包人員,我們行動的空間就要大得多了。”

“确實.但也有個問題,我們現在的人手嚴重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