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必須把你學到的所有東西全部發揮出來,打出最好的結果,明白嗎?”
“明白1
李幫鄭重回答,随後問道:
“我可不可以把這次任務理解為一次大規模、連續性的拔點作戰行動?”
“可以這麼理解。”
陳沉略微點頭,緊接着說道:
“但是,不隻是拔點作戰那麼簡單。”
“在拿下關鍵目标之後,你還必須分兵防守相應目标,這也就意味着,你每拿下一個點,手頭的可用戰鬥力就要削弱一分。”
“到最後,你手裡隻會剩下一個小隊、幾十個人,危險系數也是成倍上升的。”
“這是一個難以打破的鐵律,具體要怎麼去執行,就看你自己了。”
聽到這裡,指揮室内所有人的神情都變得嚴肅起來。
尤其是拉普萊尼,在通過翻譯之口聽完這個任務的細節之後,他的神情甚至已經不能說是“震驚”了,而應該說是“困惑”。
這樣的任務,真的有能完成的可能嗎?
不需要任何抽象的判斷,隻需要一個簡單直接的推演,就能體會到這個任務的艱難。
抛開所有其他因素不談,把敵我雙方的力量對比簡化成最直觀的“人數”。
假設一開始,敵我雙方各有一千人,并且這一千人在争奪第一個城鎮時發生了沖突,各自發生了減員,但我方取得了勝利。
這個時候,敵方也許還有800人,按樂觀情況估計,我方或許能剩下900人。
但是,這900人不能全部投入到下一場戰鬥中去,我方必須留下100人來防守剛剛拿下的陣地。
這麼一來,我方的戰鬥力削減到800人,再次與敵方持平。
那麼,如果想要維持均勢,我方在接下來的每一場戰鬥,都必須相比敵方更大的戰果,哪怕中間打了一次敗仗,好不容易積累下來的優勢也會立刻損失殆荊
因為,那些防守人員是不可以被調動的,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也已經“死了”!
僅僅從這一點來說,這次任務的難度就已經高得吓人。
指揮官需要帶領他的隊伍連勝十幾唱―哪怕是一個賭徒,想要連勝十幾場也是天方夜譚吧?
更何況,真實戰場的情況遠比這樣簡化後的推演要複雜得多,裝備的損失、補給的困難、車輪戰之後人員戰鬥力的下降
每一個小細節,都影響着最終的結果,而作為這場戰鬥的指揮官,必須把握住所有的細節。
拉普萊尼不知道接下這個任務的男人有沒有這樣的能力,但他很清楚,自己是絕對沒有的。
他擡起頭看向對方,似乎想要從李幫的眼神裡找到一些“不情願”,但很可惜,他看到的隻有堅定,以及一種.
毫無道理的自信。
他真的相信自己能行?
拉普萊尼忍不住想要追問,但指揮室裡其他人的對話卻已經繼續進行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