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第1頁)

“如果拉卡的危機能解除-――或者至少,我們能依靠空中力量牽制住敵方進攻的腳步,我就能騰出一部分兵力,前往邊境上對他們實施營救。”

“但是,哪怕隻是1%的概率提升,對我們來說,也已經足夠了。”

“東風兵團是因為沉船而存在的,如果他死了,我們的一切都會煙消雲散。”

哪怕是占據了地形的優勢,守軍往往也需要付出兩倍到三倍的力量,才能消滅一個敵方戰鬥小組,甚至在大多數時候,他們都是在用生命去消耗對方的彈藥。

很明顯,在搜捕的隊伍中一定有專業人員存在。

兵少糧少,走投無路,唯一一條可行的路線,還是以冒險付出生命為代價的。

看着對面兩人堅定的神情,他開口問道:

“你們知道那裡是什麼情況嗎?”

蘇海爾的話說完,楊樹長舒了一口氣。

話音落下,蘇海爾的眉頭瞬間皺起。

“我們不去,他們活下來的概率是50%。”

戰鬥持續了半個小時,從某種意義上講,時間并不算長。

撤回到拉卡,看似是一個相對穩妥的策略,但問題是,那裡的戰鬥基本上已經結束,現在過去時機不合适,風險也太高。

此時正是叙利亞境内水系的豐水期,所有河流的水位都已經達到最高,拜利赫河也同樣不例外。

“但對于我們來說,讓他活着,才是真正的理智。”

臨時指揮部内,看着已經人人帶傷、人數不超過10人的東風兵團傭兵,以及自己部下手裡那些簡陋的武器,蘇海爾最終開口道:

或許,被切割成兩部分的東風兵團隻能各自行動,隻能自求多福。

蘇海爾沒有任何兵力可以繼續發起追擊,于是也隻能收縮在城内,等待着即将到來的、真正的“大舉進攻”。

可問題是,到了哈塞克之後,己方又要如何生存?

那裡可不是阿勒頗,也不是塔布卡。

此時,拜利赫河兩岸的搜捕仍然在進行中,大量手電燈光不斷閃爍,不時有傳遞消息、又或者是有意震懾的喊聲傳來,那些忽遠忽近的聲音模糊了陳沉的判斷,讓他根本無法确定搜捕人員的具體位置。

“怎麼樣?投票?”

“我認為,我們不如直接向東,先去哈塞克。”

“土耳其方面留在邊境上的兵力至少在千人以上,并且還不斷有部隊正在向邊境集結。”

“明白。”

“堅持一段時間,他一定會想辦法來支援我們。”

為了解決東風兵團這個位置的風險,土耳其軍方留下了一整個摩托化步兵連在拜利赫河區域布下了天羅地網,展開了拉網式的搜索。

而緊跟在他身後,其他隊員也紛紛上岸,最外圍的隊員立刻占領了相對較高的位置建立了觀察哨,确定搜捕隊伍的動向之後,才低聲在無線電中發出了“安全”的信号。

相比之下,倒真的是向東去哈塞克方向比較合适。

還沒有脫離包圍圈,就意味着在那片區域内仍然有敵人的部隊在活動。

偵察組的12人分散潛伏在河中,暗淡的星光之下,哪怕是熱成像設備也無法探知他們的行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