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能在自身能力範圍内,給出答複。”
騾子停頓一下,模仿李昂,用沉靜語氣緩緩道:“這一事件本身有無數種角度可供解析,
若從最樸素的殺人償命的道德與法律原則來看,謀害并吃掉了同伴的四名探險隊員,理應被判死刑。
對于冥府而言,尊重法律條文也是至關重要的,按照嚴格标準執行法律,降低人為因素,
能大幅度提高執行法律效率,降低時間與人力成本。”
蜜蜂男子沒有表态,隻是稍微調整了一下端坐姿勢。
騾子看了他一眼,繼續說道,“當然,這一判決過程太過簡單粗暴,
何為法的基石?
由文明人類制定的法律,是以人類可能共存這一基礎上的,
世間所有法律的根本目标,都在于促進和改善人類的共存狀态,調節共存狀态下相互之間關系的公正和平等,
若人可以共存的基礎不存在——比如像案例中隻有殺死對方才能生存,那麼支撐法律存在的基石就蕩然無存,法律本身就失去了意義。
案例中,五名受困者與世隔絕,遲遲等不到救援隊伍,
在該場景下,他們實際處于‘沒有法律的原始環境’,不受監管,享受不到法律這一社會契約帶來的好處,其所作所為都出于生存這一人類本能,
同理,他們不應受到文明社會的事後審判。”
蜜蜂搖了搖頭,“凱文律師,您的這兩種觀點似乎相互違背啊。”
“是這樣沒錯。”
騾子學着李昂的樣子點了點頭,“同一事件從不同角度,能得出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
尊重法律條文有錯麼?沒有。
尊重以人類共存為基石的立法精神有錯麼?也沒有。
但在複雜的現實世界,并不存在簡單的對與錯,或者說,簡單粗暴評價對與錯這種行為本身就是不負責任的體現,是主動舍棄了理性思考這一人類最重要工具。”
騾子故作深沉地歎了口氣,“法律的基礎是公衆認同,
在沒有超凡能力的現實世界,維系人類社會關系與秩序的力量,并不是槍炮武器、銀行存款、信息獲取權限、知識水平、社會地位,
而是人與人之間的認同。
這是一種極度抽象的概念,有了公衆認同,才有了錢币,才有了國家,才有了文明,甚至連任的身份都源于公衆認同——
若衆人承認,那乞丐便是國王,若衆人否決,那國王也能瞬間變成乞丐。
在此次案件中,大多數民衆都理解并同情四名探險隊員的處境,輿論顯示,超九成人支持探險隊員無罪,或被判處象征性的懲罰。
站在法律必須彰顯公衆道德、指導道德的角度,這四人理應被判處無罪。”
蜜蜂聞言忍不住搖了搖頭,“文明制定的法律,确實應該為絕大多數人民而服務,
但人民的意志體現,也就是輿論,對于執行法律而言并沒有多大益處。
輿論建立在現有證據之上,是情緒化的,可以被人為引導,随時有可能發生改變,
前一天輿論山呼海嘯要求釋放嫌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