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一來,黑夫他們需要排查的人,就減少到了個位數,投書者應該也知道這種事情是違法的,但還是心存僥幸,在他動手腳時,絕不能讓别人看到,所以應該是本人投遞。
黑夫甚至能猜出那人的作案地點:一定是季嬰不甚防備,而四下又無人的時候……
要知道,刑事偵查,本就是一種從事後去追溯事前,由結果去發現原因,由事件發掘出嫌疑人的一個過程。其推理模式是回溯式的,其方法是不斷逼近真相的假說驗證排除法。
那投書者唯一留下的東西僅是一封木牍,換了外行,可能會一頭霧水無從下手,黑夫卻能從此物中,推斷出許多事實來。
但這還不夠,刑偵的難點,在于如何從紛繁蕪雜的表象下,發現事物的内在聯系,在于如何将一個個支離破碎、真假難辨的線索去僞存真,去粗存精。
于是接下來的路上,黑夫開始細細詢問季嬰,昨日朝陽裡内,與他接觸的人都有哪些,都在何時、何處。
季嬰也是個神人,他本就是這個鄉的人,平日裡喜歡交朋友,所以認識的人很多。當了郵人後,又頻繁在各個裡之間跑,結識的人就更多了。昨天那些接觸過的人,竟有大半能叫出名來,即便想不起名,也能回憶起他們是誰家的親戚、家人,順藤摸瓜總能找出來。
“如此甚好!”黑夫很是驚喜,能确定那些人名的話,他的那個計策,就可以實施了。
“待會到了朝陽裡,吾等就裝作無事,隻是新亭長上任,來例行巡查。”
他指點二人道:“吾等先去問問裡監門,昨日可有其他裡的人來此。再去拜訪裡正,查清楚裡中究竟有多少人識字,會讀寫!”
“若此事就是裡吏所為呢?”利鹹突然問道。
黑夫略一沉吟:“那在吾等詢問時,他便會露出馬腳了,然後,汝等便如此這般行事……”
季嬰一聽黑夫的計策,拊掌稱贊,利鹹也啧啧稱奇,覺得可行。
說話間,小路到了盡頭,被一堵矮矮的牆垣截斷,茂密的山林之間,一個甯靜的裡聚冒着袅袅炊煙,出現在他們面前……
朝陽裡,到了!
……
PS:關于“唯”“諾”,問的人多,在這裡統一回複下吧。
唯、諾皆是戰國秦代恭敬的應答聲,所以有唯唯諾諾這個成語。許慎的《說文》解釋的很清楚了,唯諾皆應也,緩應曰諾,疾應曰唯。唯恭敬色彩更重,語氣急速,諾色彩稍輕,語氣較緩。
唯一般用于下位者對上位者、弟子對老師、臣對君的回應,例如: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論語·裡仁》
秦王跽而請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範睢曰:“唯,唯。”——《史記·範睢蔡澤列傳》
諾則多用于平級,亦或是上位者對下位者的回應,例如:
太後曰:“諾。恣君之所使之。”——《戰國策·趙策四》
孟嘗君不說,曰:“諾,先生休矣。”——《戰國策·齊策》
本書裡基本是按照這樣的設定用的,其實混用沒事,《韓非子·八奸》:“優笑侏儒,左右近習,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諾諾,先意承旨,觀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
這是春秋戰國與秦,漢朝的話,我沒有深究過,另當别論。
至于“嗨”?對不起,雖然說出來有人沒法接受,但這确實是《大秦帝國》裡瞎編的,沒有任何史料依據,也許老孫參考了現代陝西話吧。結果網上很多人就拿着“秦嗨漢諾”來說事,一些小說裡也不加分辨,學着一口一個嗨。
第0063章
朝陽群衆
朝陽裡依山傍水,有戶六七十,人口四百,是湖陽亭治安轄區内戶口最多的一個裡。不過走近了一看,其格局與黑夫他們家的夕陽裡并無太大區别,依然是一垣圍聚,像一個自成體系的山寨,裡門就是唯一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