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第5頁)

  可實際上,這已是一個能力大于血統的時代了,在王子公孫不立功亦不能得到封地官爵的秦國,尤其如此。

  “求盜,火把湊過來點……”

  另一邊,利鹹嫌看不清字,東門豹不情願地走過去,幫他照明,自己也偷眼瞅去,卻見那鼎的背面,密密麻麻刻滿了金文篆字,但又和秦國的小篆大為不同……

  “你能認得這些鬼畫文字?”東門豹看得頭都大了。

  “不全認得,但也認識幾個,我家幾十年前曾是楚大夫,故而祭祖時,祖先靈位上也是這些楚國文字……”

  利鹹話語中帶着一絲驕傲,他吐了口唾沫,用袖子将銅鼎上的泥土擦去,細細一看後,不由臉色大變,發出一聲驚呼!

  “哎呀!”

  “怎麼了?”黑夫忍不住走過來問道。

  “這鼎是墓主人生前用的禮器,上面刻有鑄造的緣由,還有他的族系、官職。”

  利鹹有些興奮地指着青銅鼎道:“亭長,若是我沒猜錯的話,這竟是若敖氏的墓!真沒想到,那個傳說居然是真的!”

  利鹹捧着銅鼎嗟歎不已,黑夫卻聽的一臉茫然。

  “若敖氏,那是什麼東西?”

第0070章

若敖之鬼

  “你是說,這若敖氏從六百年前就開始傳承,延續幾十代人,一度權傾楚國,還差點弄死了楚莊王?”

  黑夫沒想到,從人定到雞鳴,在這荒郊野外,陪伴自己渡過漫漫長夜的,居然是利鹹講述的,關于若敖氏的故事。

  方才,黑夫他們擒獲盜墓賊後,立刻加以詢問,想要問出盜墓賊與朝陽裡裡監門勾結的事實。可盜墓賊的頭目,那個赤面短須的賊人倒是嘴硬,打死也不說,氣得東門豹都想一戟殺了他。

  可盜墓賊們并非鐵闆一塊,尤其是那個被迫加入盜墓團夥的楚國少年“興”,因痛恨盜墓賊對他的毒打虐待,便如倒豆子般,将他所知道的事全部說了出來。

  興還交待說,今夜平旦時分,朝陽裡裡監門會親自趕着牛車,來接應他們,幫忙轉移贓物……

  于是黑夫和幾人商量了一番,決定讓東門豹和小陶,将五名盜墓賊拖到山包後面藏起來,封住他們的嘴巴。黑夫和利鹹則裝作是盜墓賊的樣子,抱着鐵锸,坐在墓穴邊上,給那朝陽裡裡監門來一出“守株待兔”……

  夜深寒冷,時間過得很慢,反正黑夫閑着也是抱着胳膊打哆嗦,便聊天打發時間,他問起利鹹,這墓穴主人“若敖氏”的來曆。

  利鹹對黑夫不知若敖氏,并沒有感到驚訝。畢竟楚國退出江漢五十多年了,時過境遷,平民隻認眼前的官府是誰,除了他們這些楚時的小貴族還念叨着舊情,誰還會記得昔日的封君主人呢?

  他告訴黑夫,若敖氏,是楚國第十四代國君“若敖”的後人。楚國稱王後,若敖氏漸漸發展壯大,成為楚國最強大的公族。後來又分出了鬥氏和成氏,出過許多位令尹、司馬,長期擔任軍政要職,什麼鬥谷于菟(子文),成得臣、成大心……隻可惜這些人,黑夫一個都不認識。

  耐着性子聽了許久後,利鹹終于說到了一個他認識的人: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楚莊王。

  黑夫這下才知道,原來楚莊王之所以三年不飛三年不鳴,正是由于若敖氏權傾朝野,架空了楚王。據說當時若敖氏有六部私兵,加起來占了楚國軍隊的一半。

  最終,楚莊王與若敖氏開戰,好不容易才取得勝利,這才有了他北上争霸,問鼎之輕重的後事。

  “若敖氏就在那之後滅亡了?”黑夫問道。

  “怎麼可能。”

  利鹹擺手道:“楚王念在若敖氏幾代人為楚國盡忠,于是留下了一脈子孫,就封在安陸,那時候此地還叫鄖縣,鬥氏就成了鄖縣縣公。”

  到了楚國和吳國大戰,伍子胥、孫武率軍大破楚軍,攻入郢都時,若敖氏又迎來了一次機會。

  當時楚昭王逃亡到安陸,若敖氏的後人鬥辛就追随其左右,為保護楚昭王立了一些功勞。所以在事後論功行賞時,楚昭王就提拔鬥辛做了右尹,位置在令尹、司馬之下,卻在普通縣公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