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第4頁)

  鄢縣的求盜共敖和他押送的戍卒,也住在黑夫他們旁邊,雖然共敖那張嘴有些缺德,時不時還陰陽怪氣地說些諷刺秦國官府的怪話,但大家好歹算南郡老鄉,平日裡沒少往來。還不時約着一起離開營地射鳥,改善戍卒夥食。

  等衆人回到駐紮的牆垣附近時,季嬰和蔔乘已經蹲在土竈旁燒好了水,衆人齊心協力為野物拔毛的時候,去縣城裡買鹽的利鹹也回來了,還告訴了黑夫一個消息。

  “亭長,又有一批戍卒刑徒到方城了,我問了問,說是從漢中郡南鄭來的。”

  黑夫聽後,若有所思。

  “南鄭距離這可夠遠,連南鄭戍卒都到了,這大概是最後一批了吧。”

  這一個多月時間裡,戍卒刑徒們為避風雪,在這裡無所事事,可天下卻發生了不少大事!

  首先是十一月中旬的時候,被秦軍圍困已久的陳郢投降了秦國。據說是秦國前任丞相昌平君勸降的,可惜黑夫的曆史是半吊子,知道幾個楚漢相争的曆史名人,但秦始皇時的丞相,他就知道一個呂不韋,一個李斯。這昌平君熊啟之名,實在是聞所未聞,更不知道他與秦楚兩國王室的複雜關系。

  陳郢作為楚國陪都,北方重鎮,失陷之後,已經被秦軍打怕的了楚王頓成驚弓之鳥,不顧國内主戰派項燕等人反對,與秦國草草議和。

  弑君篡位後,還沒穩定内部的楚王負刍答應割讓陳郢、上蔡,還有大江以南的青陽以西地區給秦國,以此換取和平。

  當秦楚停戰的消息傳來後,安陸縣戍卒都很開心,他們就是因這場戰争被征召的,如今戰事已畢,想來衆人很快就能解散回家了。

  其他人還好,雖然走路磨破了不少鞋履,卻也見識了像南郡宛城那樣的大城市,覺得不虛此行。唯獨一貫好戰的東門豹急不可耐,算起來,他妻子已經快到産期了,東門豹急着回家抱兒子呢……

  但黑夫卻給衆人潑了一瓢冷水,讓他們不要太樂觀。

  “和楚國的交戰暫時停了,可仗還遠沒打完,離吾等解散歸鄉之日,還早着呢!”

  黑夫已經搞明白這次秦國伐楚的意圖了:秦軍進攻陳郢,目的之一,是敲打楚國,讓楚王斷絕合縱之心。

  目的之二,則是為了控制鴻溝,鴻溝是魏惠王時挖開的運河,連接魏都大梁和陳郢,是梁、楚之間最重要的交通線,如今陳郢已經易手,魏國的後援就徹底斷了。

  所以黑夫猜測,接下來,在陳蔡地區的秦軍,恐怕要回過頭來伐魏了,而這些刑徒戍卒,就是為這場滅魏戰争而準備的……

  他的猜測得到了證實,秦國的戰争機器一點都沒有停下的意思。整個十二月,來自南郡、漢中、南陽各縣的戍卒刑徒,源源不斷地在方城縣集合。

  每天都有新的隊伍抵達,被安排到牆垣下的舊營寨安歇。

  刑徒戍卒的人數從最初的數百,慢慢增加到一千、數千、一萬、數萬……直到整個方城牆垣内側長達十裡的區域,都密密麻麻布滿了臨時窩棚,朝食做飯的時候,半個天空都冒着黑煙。

  黑夫外出時會遇上這些人,同他們打招呼攀談,交換食物,衆人操持着各異的口音:南郡人濃重的楚音聽着親切無比,南陽人的口音講慢一點也能聽得懂。但那些從漢中來的戍卒,尤其是一些披着頭發,穿着獸皮,蠻夷打扮的家夥,說出的晦澀方言就完全不知所雲……

  黑夫知道,讓衆人跨越數百裡距離,不辭辛勞長途跋涉來此集合的,是一封封從鹹陽發往各郡縣的文書,文書裡篆刻的,是秦王的意志!

  在秦王的命令下,這些來自不同郡縣的人,仿佛是一條條小溪流,被巨大的力量,操縱彙聚到一起,逐漸合流成江河,再彙為湖泊。

  秦國對基層的控制力度之強,在戰争将至的時候,展現的淋漓盡緻。

  果然不出黑夫所料,在一月初開春雪化後,所有人都被集中在了一起,将方城内側站得密密麻麻,一時間接踵比肩、人頭攢動。

  黑夫粗略估算了一下,大概有三萬人之多,其中來自南郡的有五千左右,漢中郡一萬人,南陽郡一萬五千人。

  負責統帥這些戍卒刑徒的南陽郡尉和方城縣尉登上牆垣,朝衆人喊話。這時代沒有擴音喇叭,隻能讓幾個高大壯胖的兵士每隔數十步站一個,依次傳遞,讓郡尉的話傳遍四方。

  “大王制曰:魏王始約服入秦。”

  “已而背盟,欲與韓、趙餘孽謀襲秦。”

  “寡人欲以兵吏誅之。”

  “令少上造王贲将陳郢之師先行。”

  “南陽、漢中、南郡等郡發戍卒刑徒輔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