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這樣,近來大梁王将軍處,以及陽武縣城都傳來不少公文,需從秦字翻譯成魏字,張貼在城内告知鄉人。但我營内,恰好缺一個會寫魏字的人……”
陳平聽仲鳴轉述後,感覺不妙,然而不等他拒絕,黑夫就拍了拍他的肩膀,以命令的口吻道:“事情便這麼說定了,從明日起,你便來營内做文書,幫忙譯字,我每月給你三魏石粟米的報酬!”
……
“每月三石糧食!這可是好事啊!”
陳平回到家将事情一說,陳伯十分高興,他們家的地隻有三十畝,而且還是200步見方的魏畝,每年産糧也就60石,除去繳納的租稅,勉強夠一家三口活下來,一年到頭,想添件新衣都難。
但陳平這差事,一個月卻能掙三石!相當于他們兄弟二人一個月的口糧。而且,隻需要去秦軍營地裡寫寫字,不用幹重活,雖然不知道能做多久,但的确是個好差事。
已經扭扭捏捏跟着陳伯回家的陳嫂,也難得對陳平露出了好臉色:“你若能得此差事,也算自食其力了!這麼多年來,我可就盼着這天!雖說那些秦人滿面兇相,說話又難懂,但總比你整天在家吃白飯好。”
陳伯一拍桌子,瞪大了眼睛:“你這悍婦!說什麼呢。”
陳嫂則掐着腰與他針鋒相對:“我說錯了?”
眼看這對冤家又要吵起來,陳平連忙勸下了二人,笑道:“兄嫂不要争執,這的确是好差事,既然秦吏已經說了,我也無法拒絕,去就是了,兄嫂就等着我背糧回來罷。”
然而,在笑容滿面之下,陳平卻有隐隐的擔憂。
秦國的文字,和魏國文字雖同出一源,都是周室金文大篆,但幾百年并行使用下來,已有不少差異。所以秦字的公告,若想讓鄉人知曉,非得譯成魏字才行,不然識字的人也會讀一點就卡殼。
這年頭可不比後世,段落句子簡潔,錯了一個字,或許整句話的意思就全錯了。
再者,去秦營裡做文書,對陳平是有很大好處的。
近的好處,便是黑夫答應的三石糧食酬勞。
遠的好處,則是陳平學會了秦國文字,今後秦人在本鄉正式建立統治,他就會比其他人有更大優勢,有更多機會被選拔,去做人上人……
這是陳平讀書多年,孜孜以求的東西。
但問題又來了,那秦吏與他非親非故,為何對陳平這麼好?又是幫他洗清污名,又送他飯碗前程。
陳平今日在鄉校表現堪稱完美,所以他很好地隐藏了自己真實的一面……
其實,除了對知之甚深的兄嫂外,他也是個不吝以最大惡意,去揣摩别人意圖的人!
天道芸芸,各複歸于其根。
他學的是黃老,相信這世上一切事物,都有因果關系,不會有無緣無故的愛,也不會有無緣無故的恨。
所以在兄嫂一邊吵着嘴,一邊去做飯時,陳平收起了笑容,他走到水缸前,看着自己俊美的臉龐倒影,思索片刻,突然間面露驚駭。
“那秦吏,怕不是與先任魏王一樣,有龍陽之好吧!”
第0144章
起于微末
“庫上裡裡民陳平,奉遊徼之令,前來應命。”
次日清晨,晨霧還未完全散去,陳平就來到了秦軍駐防營地轅門之外,他大聲道明來意後,努力仰起頭,好讓上面看門的秦卒看清自己的臉。
陳平穿着洗幹淨的粗布麻衣,背着一個背簍,裡面放着一支秃筆,一塊劣墨,這都是平日裡自己用的。雖然營地裡肯定會給他備齊,但還是帶上,有備無患。裡面還裝着他的早晚飯食,捏成一團的粟米飯,雖然陳平覺得他肯定是和營内兵卒一起用食,但伯嫂還是做了讓他帶着。
守門的秦卒很謹慎,因為聽不懂陳平說啥,也不知道他是誰,所以就讓人去通報。乘着這個間隙,陳平也仔細觀察起秦軍營地來。這是半個多月來,戶牖鄉民眼中最為神秘的地方,不但防備甚嚴,不許人進,連裡面的秦卒也很少出來。
卻見轅門高大,整個營地雖然占地不廣,但都用高七尺的木樁好好圍上了,擡眼望去,站崗的秦卒肅穆,沒有偷偷開小差。陳平到的時候,正巧他們換崗,甲胄上滿是露珠的秦卒打着哈欠離開,換上睡了一夜精神抖擻的同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