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第7頁)

  卻見轅門高大,整個營地雖然占地不廣,但都用高七尺的木樁好好圍上了,擡眼望去,站崗的秦卒肅穆,沒有偷偷開小差。陳平到的時候,正巧他們換崗,甲胄上滿是露珠的秦卒打着哈欠離開,換上睡了一夜精神抖擻的同袍。

  裡面沒讓陳平等多久,不多時,營門便開了,河内郡人仲鳴走了出來,對陳平道:“陳平,不曾想,你來的如此之早。”

  如今才剛過日出,未至時食,陳平的确來的挺早,他隻不好意思說,自己是故意掐着時間來的,想試試看,能不能混上秦軍的朝食。

  他家裡窮,沒辦法,一餐一飯都得計較,陳平不是那種死要面子甯可挨餓的人,他是很變通的。

  仲鳴沒讓陳平失望,他說遊徼也才剛起,正帶着兵卒們出早操,訓練完畢後,就可以用飨了。

  “出早操?”

  陳平沒聽說過這詞,但跟随仲鳴入營後,隐隐能聽到營内傳來的吆喝聲。

  二人走到這座裡闾改成的軍營空地上時,昨日見過的遊徼黑夫正站在此處,他未披甲胄,背着手,觀看數十名秦卒站成數行,手持劍、盾操練。

  黑夫也瞧見了陳平,但隻是朝他點了點頭,沒有過來。

  陳平也就乘機觀察着眼前這一幕,他過去沒有過軍營生活的經曆,所以看着還算新鮮。更何況,眼前這些看上去質樸強悍的士兵,可是讓魏人恐懼了幾代的最大敵人:秦軍。

  他出生在魏安釐王死去的那年,那幾年間,秦魏幾乎無歲不戰。

  景湣王元年(公元前242年),秦拔魏二十城,以為秦東郡,魏國遭到了秦國三面包圍,有亡國之危。

  二年(公元前241年),在唐雎的遊說下,最後一次合縱達成,楚考烈王為縱長,以龐煖為将,帥韓、魏、趙、燕、楚共擊秦,取壽陵,秦出兵,五國兵罷而還。秦國乘機奪取剛被魏國取回的朝歌,還将魏國的小附庸衛國,遷到了野王。

  三年(公元前240年),秦拔汲。五年(公元前238年),秦拔垣、蒲陽、衍等城,魏國屈辱求和。

  那一年,陳平才6歲,因為魏王求和及時,戰火并未燒到他的家鄉來。

  自那以後,魏國徹底投靠了秦國,魏王兩次朝秦,俨然成了秦國的附庸,每年貢獻不斷,對秦攻滅韓、趙,北擊燕國,南破楚國,都袖手旁觀。

  沒辦法,魏國已經沒了信陵君,也就丢了脊梁骨,被秦國打怕了,捂着臉再也不敢說半句不是。

  所以除了最初的幾年外,陳平的少年和青年時光,戰争還是比較稀少的。故而,像他這個年紀的魏國庶民,根本沒機會見到秦人,對秦軍的印象,主要來自昔日老卒的講述……

  陳平記得,自己小時候,在庫上裡,就有一位殘疾的老武卒,喜歡在井邊的青石闆上舉着斷掉的胳膊曬太陽,他有時候會對陳平他們講十多年前經曆的,那場五國伐秦的戰争。

  那老武卒絮絮叨叨話很多,因為當時年紀尚小,所以陳平隻記住了讓他印象最深的一句話。

  “吾等山東之士,被甲胄以會戰,然對面的秦人,竟捐甲徒以趨敵,左攜人頭,右挾生虜,如餓虎惡狼……”

  他依然記得,說這句話時,那名無畏的老武卒眼中,竟充滿了恐懼!

  魏國對秦的恐懼,就好比人對猛獸的天然畏懼一般,深深刻在他們的骨髓裡,一代代人流傳下來。上到魏王,下到兵卒,無處不在。

  于是魏國的大王貴族們便想,若是跪着能免打,那就跪吧。隻可惜跪到最後,也避不開秦人大軍調頭給魏國來一刀,看這場戰争的架勢,秦是鐵了心要滅掉魏國了。

  亡國在即,朝堂權貴得跪在社稷前哭泣,後悔自己的愚蠢短視,但像陳平這樣的在野庶民,卻要在秦軍的新秩序裡,思考今後該何去何從了。

  回憶往事,陳平不由有些出神,卻發現秦卒們的訓練,已經在聲沖霄漢的号令中結束了。

  黑夫接過季嬰遞過來的布,擦了擦額頭的汗,對陳平也沒顯示出過多的熱情,隻是讓他與衆人一起用朝食。

  ……

  吃飯是在一間大屋的院子裡,這裡原本是一戶富裕人家,如今被改成了專門的廚房。

  黑夫安排了五個人專門負責洗菜、做飯,相當于炊事班,米用的是張氏給的那百五十石,新鮮菜蔬、肉類則從鄉邑的集市購買。

  這時候,黑夫安排了交給陳平的第一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