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第7頁)

第0164章

上醫醫國

  在秦楚邊境大軍漸漸雲集,戰争的氣息越來越濃烈時,遠在關中的鹹陽,李信也完成了誓師出征的儀式。

  鐘鼓齊鳴中,李信的驷馬戎車渡過灞橋,開始向東進發,數萬關中子弟将在函谷關集結,等待這位第一次帥大軍作戰的李将軍。

  在渭水北岸歡送李信的人群裡,鬓角斑白的太醫令夏無且隻是坐在安車上,遠遠看着這一幕。他沒有加入衆人的歡呼,隻是出于醫者的職業病,對着那些徐徐遠去,滿懷壯志豪情的關中良家子們搖了搖頭。

  “不知又有多少人死于傷病金瘡……”

  他入秦三十年,這已經不知是第幾次看到大軍東出了,自然也習慣了在戰争之後,看着那些斷肢斷腳的傷殘兵卒被載于車上,運回鹹陽來。

  “今日休沐,我不必去宮中輪值,回家去罷,無咎恐怕已在家中等我許久了。”

  吩咐車夫回家後,夏無且閉上了眼,不知從什麼時候起,鹹陽城人口越來越多,口音越來越雜,從郊外回家的路也越來越長了,好似他這些年走過的路一般。

  夏無且不是土生土長的秦人,他是韓人,乃是許多許多年前,嫁給秦孝文王的夏太後遠支族人。

  他們這個旁支雖是貴族之後,卻學了醫道,所以從夏無且年輕時起,就很想入秦,秦國别的比不了中原,醫術上卻獨樹一幟。數百年間,秦國名醫輩出,技近乎道,藝通乎神,在諸侯史書中留下不少故事和傳說。

  就夏無且所知,秦桓公時代的醫緩,秦景公時代的醫和,就分别被晉國邀請,去給晉景公、晉平公看病。當時秦晉已非秦晉之好,而是矛盾不斷的敵國,晉國能請敵國的醫生為己方君主看病,可見秦醫名聲在外……

  到了秦惠文王時代的醫竘,也曾趕赴齊國,為齊宣王“割痤”,手到病除,齊宣王對此也是感激不已。

  在最後一任醫扁鵲死去,醫家消散後,秦國俨然成了天下間,醫術最發達的地區,夏無且亦心向往之。所以他二十歲那年就來了秦國,正好夏太後的兒子,秦莊襄王繼位,夏氏俨然成了秦國外戚,靠着這門關系,夏無且得以拜名師學習醫術,還在鹹陽宮裡得了個禦醫的差事。

  夏太後很喜歡他這個自家人,每逢老人家生了點病,都會點名讓夏無且來為她診脈,然後絮絮叨叨地說一些家常話……

  但有一些話,卻是夏無且不敢接的,非但不敢說,他恨不得捂住自己的耳朵,聽都不要聽!

  比如關于趙姬和呂不韋的風言風語,關于年輕繼位的秦王,關于秦王之弟,也是夏太後最疼愛的孫兒長安十五年前,夏無且記憶很深,那一年,彗星三次光顧了秦國,帶來了巨大的恐慌,許多人都以為要天崩地坼了。

  結果什麼都沒發生,彗星的消失,隻帶走了夏太後的生命。

  接着就是幾年混亂時光,韓國夏氏外戚最後的靠山,長安君成蹻居然反了,趙太後乘機指使嫪毐大肆清算,夏無且也在那時候锒铛入獄。

  直到幾年後,趙太後和嫪毐集團也因為謀反,意圖弑君而被撲滅,他才得以獲釋。

  他和許多被釋放的人一起,戰戰兢兢地等待秦王的判決。

  秦王居然還記得夏無且的名字,沒有趕他走,而是留他繼續在秦宮裡做事。

  “無且善小兒醫,寡人年幼時,他曾為我診治,藥到病除。如今寡人也有長子了,夏無且,你便留下來罷。”

  這是秦王留下夏無且的理由,無且感恩戴德,這麼多年來,夏無且一直兢兢業業地照應着長公子扶蘇,但凡有點小病,立刻提着藥箱飛奔至跟前。慢慢地,除了扶蘇外,夏無且也常被秦王喊去身邊行醫,過了三十歲之後,政務繁重的秦王時不時會有些病痛,能讓他放心的醫者,可不多啊。

  陪伴君前,夏無且更加謹慎,在殿上時,大氣都不敢出,直到兩年前的那場觐見。

  他手裡的藥箱,狠狠砸向追殺秦王的刺客荊轲!那藥箱裡的茯苓、白芷等藥材落了一地,也為夏無且鋪開了一條富貴之路……

  兩百镒黃金,并升為太醫令,夏無且發達了,他的弟子們也水漲船高,曾經隻能給公乘看病的,現在可以進入五大夫的家中,這都是托了夏無且的福。

  在夏無且的幾個弟子裡,陳無咎算是混得比較差的,如今也隻能靠着夏無且傳他的金瘡藥,在軍隊裡為率長、五百将看病,在夏無且看來,陳無咎既不是他女婿,也沒有多少天分,此生成就恐怕有限。

  但就在這時候,陳無咎卻給了夏無且一個大驚喜,讓夏無且對這個不成器的弟子另眼相看……

  ……

  等到夏無且回到家中,換好一身寬松的常服後,下人來報,說陳無咎果然已在廳堂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