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第10頁)

  但抱怨的話是不能有的,更不能利用父親的職權為自己調整任命。李信從鹹陽出發時,秦王可是親自賜他斧钺,并授權道:“左、右、中軍,皆有分職,若逾分而上請者死。軍無二令,二令者誅,留令者誅,失令者誅!”

  越級報告、不滿任命,這樣的都尉,管你是什麼背景,将軍都有誅殺的權力。

  李由隻能帶着自己的五百短兵親衛,在陽翟與李信、蒙恬分别,匆匆趕赴陽城,希望在預定的九月底戰争開始前,用剩下的時間盡快掌握這支軍隊。

  剛剛下了戎車,李由便擊鼓讓率長、五百主們來集合,他說話和藹,大家都用荊楚方言交流,倒是無形中拉近了他與衆軍吏的距離。

  而後,便是風風火火的巡營,李由必須知道這究竟是怎樣的一支軍隊,也要讓兵卒們知道,誰是他們的都尉!兵不知将,将不知兵,臨戰大忌也!

  不過,光從眼前簡單的營壘布置裡,李由便能看出,這支南郡兵,素質差關中精銳遠矣……

  秦軍的紮營自有一套制度,尤其是這種長期停駐的永久性營盤,外圍必須以高八尺的木牆圍起。一支五千人的軍隊,亦分中央大營和左、右、前、後各率,都有單獨分配的營地,各營四周圍樹挖有界溝,并明确頒布禁令,不是同“率”的人不得進入其他營地。如有其他率的兵卒擅自進入,率長應懲罰他們,并連坐其百将、什伍,否則與之同罪。

  而營地裡的道路,每隔一百二十步設立一個崗哨,負責限制行人往來,保障交通順暢,除非持有将吏的符節,不然一律不準通行!

  這樣做,除了嚴防奸細外,還有一個重要作用,那就是從日常生活開始,便讓兵卒學會服從命令,學會令行禁止,将他們做黔首時的懶惰散漫統統去除!

  然而,南郡兵們的營地裡,卻做的不夠到位,營地中溝壑斜行,營房依地勢錯列倒是不假。但在李由眼中,不同營地間壕溝挖的很草率,崗哨距離過長,而且守備松懈。那些外出打柴和放牧戰馬的人,也三三兩兩地出入,沒有整隊行動。

  甚至在他巡視之際,明明已經擊鼓示警,明明已經讓傳令兵到各營傳話,卻仍然有人大咧咧地走在營間道路上!一邊走還在一邊大聲喧嘩。

  對這樣的人,李由沒有半分客氣,一颔首,緊随他身邊的短兵親衛立刻上前,将其拿下!繼而押着這兩人到一座營門前,大聲宣告道:“将軍入營即閉門清道,有敢行者誅,有敢高言者誅,有敢不從令者誅!”

  話音剛落,當着身後衆率長、五百主,以及營壘裡聞詢出帳衆人的面,那兩名外出打柴回來的倒黴兵卒,便被按在木樁上,由短兵親衛舉起銅斧,斬下了頭顱!而後高高懸挂在轅門之上!

  “軍中之制,五人為伍,伍相保也;十人為什,什相保也。這兩人所在的伍長、什長、屯長、百将,皆笞二十!”

  這四人立刻出列,乖乖褪下衣衫,被人以竹篾紮成的藤條抽打肩背,一下又一下,聲聲入耳。

  這樣一來,兩個月裡松散慣了的南郡兵們,再無一人敢無視禁令,都讷讷無言。

  李由隻是面無表情地看着行刑,先前同率長們熱切交談的和藹上司,一下子變成了冷面都尉,将威,便是這麼初步樹立的。

  李由從小便學文武,深受父親崇尚的法家思維熏陶,并将這種思想也滲入了軍隊治理中。

  知丈之堤,以蝼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熾焚。

  軍規軍紀,往往是從小事處開始敗壞的,一旦敗壞,将軍便無法對士兵令行禁止,戰鬥力也将大打折扣。

  待行刑完畢,李由也順勢離開了營中的主幹道,步入小的營壘裡,開始在百人一壘的營地内部巡視起來。

  在路上走着時,還看不出太大區别,但進入内部,一路看下來,李由面色愈發凝重,因為沒有一個營地的兵卒是讓他滿意的。

  兵卒們都是臨時得知都尉要來後,才匆匆從帳中跑出來的,看上去有些雜亂,他們站在路邊好奇又忐忑地看着這位新來的都尉,雖不敢交頭接耳,但眼神對話可不少。

  幾個營壘下來,李由算是看明白了,這支南郡兵,與自己先前帶過的關中勁旅之間究竟差了什麼。

  不止是軍紀的嚴明,不僅是士卒本身的素質,還有整體的士氣!

  南郡兵們在滅魏之戰裡就被征召,如今已離家近一年,本來都已經邁開步子回家了,卻又被通知戍期延長,還要打一場戰争,是個人都會心生不滿。所以南郡兵都有些散漫和士氣低落,對這場戰争熱情不高。

  李由能夠理解,卻不能任由他們如此松懈。

  “兵法言,将輕、壘卑、衆動,可攻也。這樣一支軍隊,守在營壘裡我都怕他們被楚軍一擊即潰,更何況野戰遇敵呢?”

  父親在李由出發前告訴他,此戰無過即可,萬事小心,但現如今看來,帶着這樣一支未開戰便士氣低落的軍隊,連無過都很難做到啊。

  如此想着,李由已經快将整個營地走下來了,但當他踏入最後一處營地時,卻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