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第9頁)

  “此外,一旦李信将軍不能獲全功,甚至落敗而歸。那戰場救護的功效,也無法傳入大王耳中,既不能彰顯救治傷兵之善,也無法證明此策能激勵兵卒士氣,于國何用?就像是吾等為人治病,卻無法除去病根一樣,不但無法得到嘉獎,甚至會反受其咎……”

  他拍了拍案幾上的帛書道:“此策,須有足夠時間準備,且要放在一場萬無一失的仗裡,但李信将軍要打的這場仗,卻并不穩當……”

  醫生拿到一個好藥方,可不能倉促下藥,還得慢慢熬藥,還得看病人的體質适不适合。

  “且再看看,且再等等!等到最合适的時機,老夫自然會向大王獻策!”

  ……

  李信行速極快,八月中才出鹹陽,九月初便已經抵達了颍川郡陽翟。

  來自三川、颍川、河東、上黨、河内幾個郡的戍卒、民夫也在此集結,共計十萬,加上已經布置在秦楚邊境的十萬大軍,他向秦王拍胸脯保證的十萬人手,已經全部到位,各地秋收的糧食也裝到了倉中,敖倉更是積粟十多萬石,關中的粟米還在源源不斷送來,足夠大軍飽食……

  楚國那邊同樣嗅到了秦人此番來者不善,在幾次遣使洽談未果後,以項燕為首的主戰派重新得到楚王任用,也開始進行戰争準備,在淮北部署重兵,雙方劍拔弩張,一觸即發。

  與此同時,在陽城的黑夫得知秦軍主帥真是李信,在心中暗罵起來。

  “我還真上了一艘破船,這場仗看來要涼……”

  但那位被派來陽城統帥南郡五千兵馬的都尉,卻又讓黑夫重新産生了幾分希望。

  都尉與李信是遠房本家,叫李由,此人乃是秦王佳婿,剛剛尚了秦王的長公主,他還有另一個身份。

  “廷尉李斯之子……”

第0165章

都尉巡營

  駐守陽城的衆率長、五百主都沒料到,都尉李由剛剛抵達軍營,便要來一場巡營。

  “都尉巡營!都尉巡營!”

  節奏緩慢的鼓聲被敲響,傳令兵抵達各營傳達這個消息,引發了一陣躁動。

  而後,在一衆部屬簇擁下,都尉李由走出了大營,按照順時針的順序,開始在碩大營地内巡視起來。

  李由年紀不算大,才二十八九歲,他身穿長衣,外披皮甲,胸口有花結裝飾,足穿翹尖履。頭戴鹖冠,長形臉,一把短須,雖是武官,神态卻雍容儒雅。

  作為廷尉李斯之子,他受過良好的家庭教育,堪稱文武雙全,十七歲就進入鹹陽宮做郎衛,數年後升為郎官,開始進入軍隊任職。

  讓人奇怪的是,雖然李由年紀不小,卻遲遲沒有正式娶妻,也不知在等待什麼。直到去年,他得以尚秦王長公主,一場盛大的婚禮在李斯府邸舉行,衆人這才恍然大悟。

  秦王最喜歡提拔的将軍是李信,但秦王最重用的大臣,卻是李斯,這一點,連丞相隗狀都比不了。

  衆人紛紛感慨,說李由真有個好父親。

  成了秦王佳婿後,五大夫李由看上去前程無量,果然,在新的戰争到來時,他也被任命為都尉,随李信出征。

  可看着面前的營地,李由卻一點都高興不起來,各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他也有自己苦惱的事情。

  相比于主将李信親自統帥的關中精銳,還有裨将蒙恬手下的山東諸郡兵卒,南郡兵,實在是一支戰鬥力頗讓人懷疑的雞肋。

  李信分了這樣一支弱旅給李由,理由倒是很充分:李由本就是楚國上蔡人,至今還能說一口流利的上蔡荊楚方言,分一批楚國故地的兵卒給他,正好便于統轄指揮。到時候就跟着大軍行動,利用語言優勢分駐各地,也不必打攻堅陷陣之戰。

  雖然在李信看來,這是對李由的照顧,讓他不用親冒矢石。

  但在李由看來,自己的秦王之婿身份,非但沒讓他得到優待,反而被故意示之以公平,成了犧牲品,眼看同是郎衛出身的李信、蒙恬分别任主将、副将,他心裡是有些不甘的。

  但抱怨的話是不能有的,更不能利用父親的職權為自己調整任命。李信從鹹陽出發時,秦王可是親自賜他斧钺,并授權道:“左、右、中軍,皆有分職,若逾分而上請者死。軍無二令,二令者誅,留令者誅,失令者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