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知項城有多少楚兵?”李由再問。
蔡承想了想,伸出兩隻手,說道:“我也是聽前去送糧的軍吏說的,他們說,上柱國在項城,集中了十萬大軍!”
第0174章
表演
“那頓尹真是胡說。”
看着遠處的項城,翟沖對黑夫道:“這小小城邑,就算全擠滿了人,至多能有三四萬,哪來的十萬大軍?”
項城在春秋時本是獨立的項國,在一次諸侯會盟時被魯國順手滅亡。後來又被楚國所得,楚王将此地封給了一個公族,于是便以項為氏,這就是楚國項氏的起源。項氏在春秋時還不算顯眼,等到楚國東遷後,卻越發顯赫起來,如今項燕已經成了楚國真正的“柱國”,項燕在,則楚安,若無項燕,則楚危。
項城作為鴻溝的終點,在和平時期,這裡是車水馬龍的交易中心,戰時,這又是南來北往的兵家必争之地。在項氏數百年經營下,此處城郭比一般的縣邑大,牆垣也更高,更有颍水為庇護,易守難攻,城頭已經站滿了兵卒,随時準備迎擊來敵。
“就算隻有三萬,也不少了。”
黑夫回頭看看己方旗鼓鮮明的部隊,不過三千。
在攻破頓縣後,他們休整了兩日,留少許兵卒戍守,便繼續南下,今日已是十月初七,三千兵卒抵達項城七八裡外,便開始停駐紮營,這裡是颍水流經的平原,一馬平川,站在項城城頭,可以将他們的舉止看得一清二楚。
“都尉這是何意?”
在得到協助紮營的命令後,同僚翟沖又對黑夫小聲道:“他已知項城有楚國大軍,還敢帶着吾等區區三千人來到近處紮營,就不等等淮陽的主力?”
這就是翟沖最奇怪的地方了,從淮陽過來明明沒有什麼楚國關隘,可放眼颍水北岸,李信将軍的主力卻不見蹤迹。
黑夫笑了笑,雖然李由出于保密,沒有對屬下們說明淮陽那邊下達的作戰方略,但黑夫卻已經猜出個大概了。
“兵法雲,能使敵人自至者,利之也。”
自從借了李由帶着的幾卷《吳孫子》觀看後,黑夫也能時不時蹦出幾句“兵法雲”“孫子曰”了,為了今後的升職,黑夫在盡量把自己包裝成有文化的軍吏。
他指了指站滿兵卒觀察這邊動靜的項城,又指了指他們自己:“吾等就是用來誘敵的小利啊!”
“嘶……”翟沖聞言,倒吸了一口涼氣,也明白過來,難怪都尉隻帶這麼少的兵,明目張膽地在城外不遠處紮營,敢情這些南郡兵,隻是誘餌啊。
但誘餌有了,鈎在哪?
“吾等隻有三千人,且趕了兩天路程,若是項城中發上萬兵卒來攻,那豈不是……”
翟沖左右看看,都沒有看到己方的伏兵在哪,尤其是颍水北岸,更是空無一人,不免憂心忡忡。
黑夫寬慰他道:“你難道忘了,前日出城之後,便有一位率長帶着一千兵卒,連同兩千來自颍川郡的民夫刑徒,不見了蹤迹?對了,那個秦墨程商也在其中,你猜他們是去做什麼?”
“押送糧秣?”
“得多少糧秣才要這麼多人押送。”
黑夫笑道:“我回頭看了一眼,他們去的是颍水方向,若我沒料錯的話,淮陽那邊,已有一支偏師,靠着這些民夫接應,從頓縣附近偷渡過來,現如今,早就遠遠跟在吾等身後了。”
否則,他們這區區三千人,哪敢這麼肆無忌憚?
之後的事證明了黑夫的猜想,後方不斷有秦國騎兵飛馬與李由保持聯絡,而李由仗着身後有友軍,也越發亂來。他挑了一個兵法上不可作為紮營地點的潮濕丘陵之處,讓兵卒們搬石伐木,築造營壘,樹立的軍旗也歪歪斜斜,一副主将不會用兵,士氣不振的樣子。
然而,遠方的項城卻大門緊閉,似乎對這支貿然來到城下的秦軍一點想法都沒有。
第一次誘敵未果,李由隻好停止表演,在夜色降臨時讓衆人休憩,可暗地裡卻又下令,今夜一半的人要醒着執勤,營牆内伏着枕戈待旦的兵卒,隻要外面一有異動,便立刻起來迎敵。
這下子,連笃定己方後面有援軍的黑夫也冒出冷汗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