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第7頁)

  果不其然,最後在項燕的故意引導,李信心中名為驕傲的猛虎日漸生長,最後吞噬了他的理智和謹慎,這時候,項燕所掌握的“兵勢”,就象讓圓石從極高極陡的山上滾下來一樣,來勢兇猛,無可阻擋!

  到這一步,策略也到了盡頭,就隻剩下最後的交戰了。做了那麼多事後,項燕依然沒有百戰百勝的信心,倘若他不能擊敗秦軍,反而為其所敗,那麼,他的這一切謀劃,都将成為笑柄,而李信将因大膽的滅楚之策,成為當世名将。

  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三日三夜不頓舍後,他們終于在秦軍最松懈的時刻,找到了機會。

  項燕居高臨下,能夠看得清楚整個戰局,此時此刻,遭到突襲的秦軍黑旗在不斷地敗退,并且已不再是起初的慢慢後退,逐漸變成了大步後退,隻差掉頭逃跑了。這已經不是勇敢和戰術能挽回的劣勢了,楚軍人數比他們多,而且是以逸待勞,占盡了先機。

  不得已之下,李信将五千預備隊投入了進來,加入戰局,一時間,楚軍五面軍旗都齊齊一滞,和秦人的生力軍艱難戰鬥起來。

  眼看對面已經沒有人手可用,項燕露出了笑,他立刻下令道:“傳我将令,丘陵處五千人,盡數前行攻敵,步卒從正面迎擊,車騎士從側翼進擊。”

  這場發生在城父附近的遭遇戰,在項燕擂響戰鼓,讓身邊環繞的數千預備隊,以及五百乘車戰車出動時,便已經宣告結束……

  李信打慣了順風仗,面對這種苦戰卻有些經驗不足,他把預備隊過早得派了上去,這時無兵可派,隻剩下身邊的數百短兵,頓時左右為難。

  他很快就不必為難了,有了生力軍的加入,加上項燕的大旗也開始向戰場移動,楚軍士氣大振,以江東、彭城兩軍為首,終于擊穿了秦陣……

  鳴金聲頻頻響起,李信最後還是選擇了撤退,他扔下被楚軍困住的幾個都尉,帶着能救出來的兩萬餘人徐徐向後撤退。

  戰場上屍體橫陳,血流成河,滿身是血的昭、景、屈三家将領來向項燕禀報傷亡,并請命道:“願率軍追擊秦軍!”

  項燕捋了捋胡須,沒有立刻作答。

  因為楚軍是從秦軍背後發動的攻擊,所以西、南都被楚人遮蔽,往東邊走會深入楚境,不能去,所以唯一能撤退的,就是北方,李信恐怕會一路敗退,往雎陽撤去。

  于是他下令道:“不必追,吾等還有更緊要的事要做。”

  眼下的四萬秦軍是被擊潰了,可項城那邊,還有五萬秦人在圍困着自己的長子呢。

  不過,在項燕眼中,這其實是秦軍都被拖住了,進退不得。

  他的目的,可不止是将秦軍趕出楚國,更要盡可能殺傷!項燕誠摯此期望,每多消滅一個秦國都尉,或許就能讓下次秦國伐楚延後一個月!

  再說了,他對這次戰争的最終目标,是收複陳、蔡。

  項燕轉過身,看向了淮陽方向。

  “昌平君,楚國虛令尹之位以待,你也是時候做出抉擇了吧?”

第0179章

重生

  “我做這一切,并不是為了什麼令尹之位。”

  陳郢城内,當得知李信在淮北兵敗的消息後,昌平君仿佛是自言自語,又像是在對自己的親信陳塔在解釋着什麼,但僅此一句,而後,便久久沒有說話。

  他依舊站在巍峨的陳郢楚國行宮舊址上,從這裡看去,宮牆之外,是幾個正在玩鬧的本地孩童,正騎着竹馬在牆外追來跑去。

  小兒五歲曰鸠車之戲,七歲曰竹馬之戲,和女孩兒們喜歡玩兒過家家不同,不管哪個時代,男孩的遊戲總是極具進攻性的。

  這些淮陽本地的楚人孩子,雖然還少不更事,但這座城池兵來将往見得多了,便學着在胯下塞一根竹棍,雙手握着,假裝這是車騎,而自己是統帥大軍的将軍。

  他們一般分成兩撥來打鬧,但有意思的是,這些孩子正在為誰來扮“秦寇”的角色而争論不止。

  “上次我已扮過秦寇,讓汝等好一頓亂打,為何這次還要我扮?”

  總當壞人的孩子很是委屈,一衆孩童商量不下來,最後隻能猜拳決勝負。

  輸掉的人氣餒地用一塊黑色的破布纏在頭上,好似秦軍中的黑帻士伍,而赢了猜拳的孩子,則不知從哪弄來了一塊紅布,用竹竿挑着,當做楚人的赤色軍旗。他一面單手捏着竹馬在前跑,面高聲地喊着口令,帶着其他幾個人雄赳赳、氣昂昂地追殺頭纏黑巾的“秦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