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是聰明人,二人相視一笑心照不宣,這件事便這麼定下了。反正李由有沒有對黑夫暗中授計這種事,隻要二人口徑一緻,誰能質疑?
在黑夫心裡,也有自己的小算盤。
他之所以這麼做,其一,當然是為了抱上李斯這條粗得不能再粗的大腿。李斯可謂是在秦始皇死前,秦朝最穩的一條船了,做了許多年丞相,位高權重。更重要的是,他和黑夫還有一個相同的身份:
楚國舊地出身……
在秦國,不加選擇大收門客的時代已經永遠過去了,一個小人物若想投靠山,可不是随便亂投的,還得看地域是否相符,因為這年頭極重鄉黨。
比如王翦的舊将幕僚裡,以關中人居多,因為王氏是關中頻陽人。蒙氏的舊将幕僚,則更喜歡接納山東人士,尤其是齊人,因為蒙骜本就是齊國來的客卿。
而李斯一系,除了張蒼這個小師弟外,似乎也很願意接納來自楚地的人才。
若黑夫能成為李由的心腹嫡系,順便攀上李斯這個高枝,至少能保證自己未來十五年的前程無憂!
其代價,僅僅是一級爵位……
這真是一本萬利的買賣。
其二,黑夫也有一些考慮,那就是如何将這次的戰功最大化,讓它對整個集體更有利。
“李信敗了,蒙恬敗了,但吾等卻憑着一支殘兵,大勝楚人。不算李信剛開始佛高歌猛進,這恐怕是這次倉促的滅楚之戰後半段,唯一的亮點吧……”
若這一仗,是一個連姓氏都沒有的小百将打的,秦國官方怕是沒有太大興趣過多宣揚。除了讓黑夫連升兩級,順便将他這個小人物推到遭人嫉妒的風口浪尖上,沒有額外好處。
但若是,這一仗乃廷尉之子,秦王佳婿李由授計打赢的呢?
這支軍隊的事迹,恐怕會被秦國官方大肆宣揚,成為掩飾大敗的一塊遮羞布!
可以想象,在黑夫讓出自己的些許利益後,隻要能回到秦國,他們這數百人,不論戰死的還是活下來的,人人晉爵一級,隻是最基本的賞賜。除此之外,短期的好處、長遠的好處,都會源源不斷。
想到這裡,黑夫朝李由再拜道:“下吏還有一件事,想請都尉允許。”
李由現在已經看黑夫極其順眼,讓他起身,笑道:“但說無妨。”
“事情是這樣,與楚人交戰時,有位陷隊之士的屯長槐木,不幸英勇戰死。吾等幾個百将、屯長商量了一下,想将一些斬首、奪旗的功勞湊一湊,多放在他和戰死的衆人頭上,讓他們多得些功爵……”
這是大夥商量的結果,活着的人,能保證一級晉爵就夠了,讓好處多分給犧牲的士兵吧。讓他們的家庭多受益,這樣或許能減輕一點父母妻兒的悲痛。
為此,黑夫還專門問過軍法官,在秦國,兄長戰死,弟弟能不能被立為“後”,繼承爵位?
軍法官知道他想做什麼,不厭其煩地為他解釋了爵位的繼承原則。
“非同母弟,則不可為後。”
“若已分居,亦不可為後。”
“必須同母、同居,方可被立為後!”
和漢朝的規定不同,秦因為戰争更加頻繁,很多人甚至來不及生子就戰死了。為了鼓勵這些人勇敢作戰,于是在立後方面,便比漢代更寬松一些,允許弟弟繼承。
黑夫當時想了想道:“槐木無子,卻有兩弟,均是同母所生,都已成年。我記得他說過,兩弟均是竟陵縣的隸臣,在伐魏之戰後才請求贖出,不知是否已贖回,也不知戶籍該怎麼算。”
“應已贖回,郡縣不會耽誤此事。”軍法官名為丘孝,在入伍前就是一個縣城裡的獄掾,知曉法律,他對黑夫道:
“至于在戶籍上,仲弟更長,應該單獨立戶,叔弟則還是與槐木同戶籍,直到他或者槐木之子成年前,都不必單獨立戶,可被立為後,繼承爵位!”
如此一來,黑夫就放心了,他是鐵了心,就算削減一點自己的份額,也要給槐木湊出能連升三級到大夫的功勞來!
因為黑夫腦子裡,一直都是槐木死時的場景,那支伸出去,想要抓住什麼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