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第2頁)

  葉騰又下令道:“左兵曹史!”

  黑夫應諾:“唯!”

  “此事關系到兩縣安危,甚至可能危及江陵及全郡,幹系重大,我先派人去調夷陵、枝江之兵,後日能渡江南下。你先持我虎符,與巴忠乘船,星夜趕赴夷道,将此間情形告知縣長、縣尉,立刻着手徹查,同時想辦法穩住當地巴人君長。”

  黑夫接過了那枚鎏銀的虎符,又問道:“敢問郡守,若是屬實,且情形危急,無法等待援軍到來呢?”

  葉騰沒有絲毫猶豫,殺氣騰騰地說道:“你可便宜行事!”

第0228章

夏子

  雖然郡守命令黑夫他們“連夜出發”,但這年頭在長江水道上,沒有誰敢在夜裡航行,一不小心撞上礁石或沖到沙洲上,就是船毀人亡的下場。就算是在這條水道上讨生活數十年的老船家,也不敢冒這個風險。

  所以直到淩晨時分,當天色終于露出一點蒙蒙亮光時,黑夫才帶着幾個兵卒,登上了巴忠的大船,他站在船尾,聽着船槳劃水和巴人們呼喊的号子聲,望着夷陵碼頭的些許燈火在遠方逐漸縮小。

  自己總算脫離了葉郡守那種讓人不太舒服的操控,開始單獨行動,黑夫不喜歡這種被人套籠頭的感覺。

  “虎符在手,又是一個機遇。”

  黑夫手中攢着那枚鎏銀虎符,乃是郡守所授。秦國雖然以郡尉掌兵,但實際上,郡守也有兵權,或者說,在最初時,郡守才是主兵之官。

  遠的例子,便是秦惠文王、昭襄王時的蜀守張若,他不僅在蜀地治民,還奉王命率兵東征楚國,奪取了巴寡婦清、巴忠所在的枳地。而近的例子,就是曾為南陽郡守,率兵滅韓的葉騰了。

  所以,秦國不可能出現郡上的一把手郡守行縣要剿滅某處山賊、大戶、蠻夷,還需要向二把手郡尉請示的搞笑情況。

  黑夫隻能為李由默哀,遇上葉騰這麼個強勢的郡守,李由這個郡尉過的并不自在。好在他的目的本就是訓練南郡兵用于伐楚,在日常的小事上,便盡量避免與郡守沖突……

  這還算好的,到了兩漢,常稱太守為郡将,郡尉為副将。郡守已經把兵權全攢手裡,壓根沒有郡尉什麼事了,所以你才能看到三國裡,伐董的各路諸侯,大多是各地郡守。

  在秦國,無虎符而動用軍隊是算作“乏軍興罪”,通常是處死,嚴重的還要收妻子為奴。但黑夫現在有符在手,合理合法。

  “一般的竹符隻能調動五十人,這鎏銀銅虎符規格甚高,配上郡守寫的文書調令,可以讓夷道之兵全部聽我号令!”

  此去夷道,八十多裡水路,日出而行,大概中午就能到!

  “縣主蠻夷曰道”,所謂的道,其實就是秦國的“少數民族自治區”,跟縣同級别,治理部族聚居的偏遠地區,其主吏不叫縣令而稱縣長。

  非但夷道,秦戎雜處的巴蜀地區,也有很多個“道”。道的特點是不對蠻夷部族進行編戶齊民,在賦稅、徭役上給予一定減免。

  比如在巴郡諸道,秦國規定,巴人部族君長每年繳納二千一十六錢的租,每三年繳一千八百錢的口賦。其民戶,每年繳納質地粗糙的棟布八丈二尺,以及雞羽三十筐,這是用來制作箭矢的……

  比起秦國的編戶齊民要繳納将近一半收成的租賦,已經輕松了不少。

  黑夫暗暗想道:“在編戶齊民的秦人看來,有些不公平,但這是秦為了順利統治這些地區,不得已實行的懷柔籠絡之策。再者,若是不管當地條件如何,還收和内地一模一樣的糧食和銅錢作為租賦,這不是逼着大半人口還在漁獵采集的巴人造反麼……”

  禮法以時而定,制令各順其宜,這就是法家的聰明之處。不過,世人看待事物,都是不患寡而患不均。

  這時候,巴忠也來到了搖搖晃晃的船尾,他已經戴上了鬥笠,遮擋飛濺的層層浪花,在風中對黑夫喊道:“左兵曹史,船尾風不小,還是去船艙中罷!”

  ……

  黑夫随巴忠鑽進了船艙内,這裡空間狹小,他發現除了巴忠外,還有一個臂膀紋虎紋,頭發剃光,隻留一撮毛發的巴人武士緊緊跟在巴忠身邊。

  他背上是一塊木盾,右手摸着腰間的柳葉劍,警惕地盯着黑夫,大概是礦老闆寡婦清給兒子安排的保镖吧。

  “這是丹虎。”

  巴忠介紹道:“他是賨(cóng)人武士,這個部落也被稱之為闆楯蠻,乃是巴人八部裡,最為骁勇善戰的一支。據說八百年前,闆楯蠻曾作為巴師精銳,參加過武王伐纣,牧野之戰,巴師勇銳,作為前鋒,歌舞以淩殷人,殺得殷人流血漂橹,故世稱之曰:武王伐纣,前歌後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