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第6頁)

  傳聞中,在這裡聚集了近萬人的楚軍早已不翼而飛,隻剩下一座空蕩蕩的營地。烏鵲在上面盤旋起落,一些秦軍士卒還在裡面收繳剩下的軍資,扛着大包大包的糧食和被丢棄的武器,說說笑笑地往城内走去。

  當看到一衆赤腳的巴人鬧鬧嚷嚷靠近時,秦軍大為緊張,還當是敵軍。于是有兩千人立刻在城外擺開了陣勢,直到黑夫親自打馬上前,表明了身份,才打消了他們的敵意。

  黑夫途徑城牆時,他發現這裡仍然在收斂屍體,空氣中彌漫着專食腐屍的烏鴉發出的味道,壕溝護城河裡,依然漂着不少浮屍,潺陵的黃土牆垣上殘缺不堪,還有被火燒過的痕迹,而城門也插滿了箭矢。可以想見,在夷道之戰同一時刻,這裡也發生了慘烈的交戰。

  等他在城内見到郡尉李由和一衆面熟的兵曹軍吏、縣尉後,才得知了發生在這裡的事情。

  原來,郡守葉騰在得知楚軍主攻的方向是潺陵後,就立刻乘船返回了江陵,調集當地郡兵渡江支援,畢竟潺陵的地位比區區夷道重要多了。這支軍隊由郡尉李由親自統帥,有四五千人之多,後續的援兵也源源不斷從沿江各縣趕來。

  面對秦軍的迅速增兵,加上夷道那邊也沒有打開局面,楚軍的統帥果斷選擇了撤退,秦軍人數不足,也沒有深追,于是乎,這場孟夏攻勢,便草草收場了。

  “真是可惜!”

  黑夫心裡暗道可惜,若是楚軍将領心存僥幸,如今可能就要面臨被秦軍和巴人夾擊的下場,戰死的人可就不止數百了。

  不過他嘴上卻拍着李由的馬屁道:“還好郡尉來的及時,讓楚人未能得逞,不然丢了潺陵,夷道也保不住,今年夏秋,南郡的備戰将大受影響,恐怕難以派兵去淮北參與滅楚!”

  李由卻無奈地搖頭道:“不然,此役雖未奪取潺陵,但楚人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下吏願聞詳解。”

  黑夫做出一副迷惑的神情,願聽李由教誨。

  李由對衆人道:“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大王一意滅楚,楚人焉能不知?之所以派使者挑撥夷道巴人反叛,又揮師進攻潺陵,無非是想要給南郡壓力,讓南郡無法集中精力籌備大戰。如今楚軍江南主力仍在,屆時倘若南郡盡發郡兵趕赴淮北,潺陵、夷道,乃至于江陵都可能會再被楚軍偷襲。”

  黑夫明白,雖然距離大決戰還為時尚早,但秦楚兩國在邊角上的角力已經開始了,楚王和項燕不會坐以待斃,他們會嘗試尋找秦國的破綻,在上蔡、梁宋處沒有破綻,那便從偏角的南郡入手……

  楚人的計劃可以說成功了一半,與楚國隔江而望,邊界犬牙交錯的南郡必須首先考慮到自身的安全。所以李由改變了最開始的計劃,他決定在秋後發兵時,要将兩萬人留在南郡防備楚國,隻帶一萬人前往淮北與主力大軍彙合。

  這也就意味着,江陵、郢縣的郡兵,以及大江沿線諸縣的兵員,都不會外出作戰。

  “如此一來,留在郡上或者大江沿線,很可能會落得個留守的閑差。”

  黑夫将李由的計劃暗暗記在心裡,随後在李由詢問他夷道的情況時,便帶着李由來到殘破不堪的城頭,指點着數裡之外,被秦軍警惕地圍着的三千夷道巴人。

  李由望着那些背靠背坐在一起的巴人有些驚訝:“我才打算解除潺陵之危,便派人去夷道馳援,誰料你竟先一步平定了叛亂,還收複了當地巴人諸部,驅使其為秦作戰?是怎樣做到的?”

  黑夫便将這半個月裡,在夷道發生的事也盡數道出,當聽聞他們遊說了夷道諸部,使其在武落鐘離山殺死首惡樊禽時,李由也不免拊掌而贊:“做得好!巴人之叛,症結在于君長,樊禽一死,自然土崩瓦解。”

  李由對黑夫的能力手段大為贊賞,黑夫卻說自己隻是想了主意,主要是寡婦清之子巴忠的遊說之功……

  “再者,下吏誘使巴人諸部随我來此,除了想要協助郡尉解圍外,還有一個原因!”

  黑夫朝李由拱手,陰冷地說道:“郡尉,巴人反叛,殺死夷道縣長、縣尉,雖然将罪過都歸到了樊禽及其部衆頭上,但這些人中,手裡沾染秦人鮮血的也不在少數。如今他們礙于形勢,又在巴忠勸說下重新歸服,可指不定哪天就會因為一點小事而複叛,若就此放任不管,恐怕難以讓其心服口服。”

  “你的意思是……”

  李由心中不免一驚,壓低了聲音道:“将其青壯盡坑之!?”

  黑夫哭笑不得,李郡尉這是想到哪去了?

  這種手段,秦國的将軍們可不陌生,三十多年前,長平之戰後,在糧食、軍功等多重壓力下,白起便以“趙卒反覆,非盡殺之,恐為亂”為由,将投向的趙卒盡數殺死!

  夷道巴人的青壯都在這裡,而秦軍起碼有五六千,在人數、裝備上處于絕對優勢,若真的忽然暴起盡殺之,以有心算計無心,也不算太難。

  這是個絕戶的法子,看上去很誘人,若真的做了,雖然可以讓夷道巴人自此一蹶不振,但後患卻也有不少。

  首先是黑夫的名聲便要爛透了,他信誓旦旦讓巴人跟着來潺陵,卻又背信棄義将其統統殺絕,從此之後,每個巴人都會恨不能生食其肉。

  其次,夷道巴人是大受打擊了,但巴郡、南郡、黔中郡的數十萬巴人呢?還能一一用這法子滅絕不成?顯然不可能,也與秦國采取的懷柔之策相逆,此事傳出去,恐怕秦楚邊境的巴人,都會投降楚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