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夷道巴人是大受打擊了,但巴郡、南郡、黔中郡的數十萬巴人呢?還能一一用這法子滅絕不成?顯然不可能,也與秦國采取的懷柔之策相逆,此事傳出去,恐怕秦楚邊境的巴人,都會投降楚國。
于是黑夫笑道:“下吏并非此意,隻是以為,想要收複巴人,一味的懷柔優惠并不可行,還需時不時加以敲打。可惜楚人撤的飛快,未能讓巴人見到他們被擊潰的一幕。但如今此地大軍雲集,不如便乘此機會,讓衆軍吏帶着兵卒,在城郊演武,向巴人展示秦國的實力,讓這些孤陋寡聞的邊鄙蠻夷知道秦軍之威!再乘勢逼迫君長們,交出曾參與殺害秦吏秦卒的兇手,繩之以法,為夷道死難的冤魂們昭雪!”
第0236章
威懾
這幾日,雖然楚軍已退,但秦國的援軍卻依舊源源不斷抵達潺陵,有的來自江陵、郢縣,有的來自上遊的枝江,更有從竟陵、華容等地趕赴的。
出于某種目的,郡尉李由也未将其遣歸,就這樣,到了四月底時,潺陵秦軍已達七千餘人……
一方面,是要給楚國壓力,另一方面,則是要實行黑夫的“威懾”之策。
巴人們眼看秦軍越聚越多,無疑是十分驚訝的,雖然整個夷道的巴人部落加起來有兩萬人,但他們散于各地,在溝壑山林裡星羅棋布,很難集結起來。頂多是祭祀時在武落鐘離山周邊聚會,但那樣的情形,十年都見不到一次。
所以,當四月初時,樊禽将各部男丁聚集到一起後,得四千人,夷道的巴人便以為,這大概是世上最龐大的軍隊了,秦楚兩國都要拉攏讨好自己,不由自矜得意……
這是因為夷道與外部隔絕,道路不通的緣故,當地部落都自以為是一地之主,不知道諸夏冠帶之國的廣大。
直到今日,他們的三觀才被刷新。夷道的巴人們,這輩子都沒見過這麼多人、馬和武器。眼看秦軍越聚越多,營盤越建越大,幾個部落的君長便請能講兩種語言的“夏子”試探地問黑夫,這究竟有多少兵卒?
“雖然聚集了一萬人,卻也不過到南郡兵丁的十分之一!”
黑夫讓夏子将自己的話原模原樣地翻譯過去,吓唬這群幾乎沒出過夷水方圓百裡的鄉巴佬。
“而南郡雖然有十萬兵丁,可也隻是秦國二十多個郡中,地域較小,人口較少的一個!汝等且自己算算,秦國一共有多少兵卒?”
那是超出了巴人君長想象力的數字,他們不由面面相觑,惶恐不已。
楚國使者吹噓楚國“持戟百萬”,如此看來,秦國比楚國還強大兩三倍呢!
先被數量驚到後,他們随即又感受到了秦軍的質量。
次日一早,吃飽喝足後,迷迷糊糊睡過去的巴人君長們被部衆匆匆搖醒,出到帳外後頓時傻了眼。
卻見那些數量龐大的秦軍,已經在城外盡數集結了起來,金鼓旗幟鮮明,軍吏乘車騎馬,兵卒也盡數披甲,手持鋒利的戈矛。
随着城頭的将旗揮動,整個場地上,金鼓聲連響不絕,秦軍黑壓壓的方陣,開始朝巴人這邊開來,長矛放平,以劍擊盾,吓得衆君長半死,還以為秦人背信棄義,要對自己痛下殺手了!
直到黑夫奉李由之命來告知衆君長,這是秦軍在演練兵陣,同時那些陣列也開始調頭轉向,君長們這才将提到嗓子眼的心收了回去……
金聲清脆,鼓聲雄渾,來自各地的秦卒們依照金鼓之音,一鼓整兵,二鼓習陳,三鼓趨食,四鼓嚴辦,五鼓就行,聞鼓聲合,然後舉旗……他們或進或止,或擊或退,不時發出喊殺之聲。幾種聲音彙聚,沖上雲霄,響徹四野!
巴人們松散慣了,哪見識過這場面,一個個目瞪口呆,即便有個把人将驚訝之情掩飾得稍微好一點,但手裡卻不由自主握緊了柳葉劍,生怕那些陣列有序的方陣突然朝自己殺來。
巴人武士在與一個秦兵對峙時,會覺得自己占優勢,但當秦軍展現出那恐怖的集體性時,這場面是令人震撼的。
君長們一下子覺得,在武落鐘離山做的事情是對的,難怪巴忠極力規勸諸部複歸秦國,想來他是知道秦國真正實力的……
黑夫看着這一幕,十分滿意,這場演武,基本達到了他想要的效果。在他看來,秦國雖然在夷道推行懷柔之策,卻忘了教他們一件事,那便是認清雙方的實力差距。
蠻夷戎狄,在殘酷的環境裡發展壯大,服膺的多是強者為尊的道理,現在就是要告訴他們,這天地間最強者莫過于秦!
他們越是對秦國的力量感到折服,就越容易聽從擺布,收起那些叛亂的心思。
第一天如此,第二天的訓練一如昨曰,入夜乃停。
到了第三天,李由才正式召見了巴人衆君長,這時候,已經被震懾到的君長們來到城池上後,皆膝行,不敢擡頭仰視李由,面對李由嚴厲喝令他們交出先前曾親手殺害秦吏、秦卒的兇手,也莫敢不從……
早先還被簇擁為英雄的上百名巴人武士,就這樣被推攮了出來,他們将被押赴夷道,斬于夷水之畔!以告慰中伏而死的百餘秦吏、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