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人皆竭盡所能假裝不知,他們這麼做,無疑比項燕聰明得多。
但項燕的性情,注定不能對此事熟視無睹,這位老将再拜道:“國中市井,頗多人在流傳‘樹上開花’之事,是關于春申君、李園、李後及楚幽王的身世,大王不曾聽說?”
楚王負刍面色頓時一僵,眼睛移向了别處。
說起此事,項燕就來氣,這個流言,是今年突然傳播起來的,說的卻是三十多年前的舊事。
他們說,楚考烈王當年從秦國逃歸,回陳郢繼位後,一直隻生女兒,生不出兒子,令尹春申君黃歇患之,便尋找宜子婦人進獻給楚考烈王,卻始終未能誕下大子。
最後,托了春申君門路的趙人李園以其妹獻入楚王宮,不久後得子,取名熊悍,被楚考烈王立為太子,這便是後來的楚幽王……
然而,那些流言卻添油加醋地說,其實李後所誕下的太子,并非楚考烈王親子,而是春申君黃歇之子!甚至連其弟,後來的楚哀王熊猶,亦是黃歇與李後私通的孽種!
流言裡,還将春申君如何為楚考烈王求女,李園如何欲進獻其妹又擔憂生不出兒子無法受寵,最後欲擒故縱将其先獻予黃歇,待到此女有孕後,李園又讓其妹以“妾賴天有子男,則是君之子為王也,楚國盡可得”之說遊說春申君,使其代為進獻入宮……
這一切,都說的有鼻子有眼,此所謂“樹上開花”是也。
就連楚考烈王死後,李園令門客刺客在棘門設伏,殺春申君黃歇的原因,也說成是“恐春申君語洩而益驕,欲殺之以滅口”。
此說近來在市井流傳甚廣,庶民士人們對此津津樂道,但聽在項燕等智者耳中,卻漏洞百出。
經曆過這些事的項燕很清楚,春申君黃歇,雖然越老越糊塗,一時不慎被李園算計殺害,但他至少輔佐楚王東遷,讓楚國在秦趙争衡時期大肆擴張,滅魯及泗上諸侯,又經營江東,讓楚國一時中興,亦是一代名臣,豈會做那種欺君之事?
至于楚考烈王生不出兒子?更是滑天下之大稽,如今楚國的令尹,被楚王打發到江東練兵的昌平君熊啟,不就是考烈王的長子麼!
“竟有如此荒謬之流言!?”
楚王負刍收起了笑,做出了震怒的模樣,看向了衆臣,一拍案幾,怒喝道:“為何無人告訴不榖?”
衆臣皆讷讷無言,唯獨受楚王寵信巫靈站了出來,一邊扭着他那雙滿是蘭草芬芳的手,一邊輕聲道:“似有此事,不過……”
他露出了狡猾的笑:“市井流言亦有其幾分道理,在臣看來,也不必貿然禁絕。如今秦軍又開始籌備伐楚,當此之時,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周厲王之事,不可重演啊。”
“巫靈之言有理,強行禁絕百姓議論,反倒不美,堵不如疏。”
楚王負刍臉色一松,不在意地說道:“流言之事,交給左徒去辦即可,上柱國當專注于兵事!”
項燕默然了,很明顯,散播這流言的人,無非是想證明:楚幽王、楚哀王皆得位不正,唯獨如今的楚王負刍,雖是楚考烈王與宮女所生的庶子,卻根正苗紅!
這樣的話,楚王負刍四年前以其黨徒殺楚哀王及李園,弑君自立的行為,也變成正本清源了……
李園之死,本就是項氏和昭、景、屈三族合力的結果。但一場逐君側之惡人的行動,最後卻被負刍利用,演變成弑君,卻是他們都沒有料到的。
雖然春秋之時,楚國公子弑君自立猶如家常便飯,但随着宣、威時代王權加強,這還是第一起,着實震驚朝野。
那一年,秦國剛剛破邯鄲滅趙,虜趙王遷,一甲子以來,秦之勁敵,楚趙而已,趙國已亡,楚國也要大難臨頭。國賴長君,既然死王不可複生,項燕和昭、景、屈三族,也隻能捏着鼻子,尊負刍為王,希望他能扛起抗秦的大旗。
楚王負刍最初的幾年倒是極為合作,整合了國内的種種力量,在秦将李信以二十萬大軍來攻時,委派項燕打了一場轟轟隆隆的保衛戰,并依靠昌平君熊啟在陳郢倒戈一擊,最終逆轉了戰局,取得楚軍對秦前所未有的大勝!
國人甚至将此役,與五百年前,荊楚反擊周室進攻,使周昭王淹死在漢水相提并論!
項氏再造荊楚!他們都在如此宣揚。
項燕的名望,一時無二;昌平君也位列令尹,得到了國人的愛戴。
然而,楚王負刍卻有些惴惴不安起來,秦軍剛退,楚國才剛剛得以喘息,他就開始讓親信占據朝中各個要職,收攏權力,并不惜派人散播流言,中傷先王身世。
楚王負刍在害怕,害怕項氏和昭、景、屈三家,像扶持自己繼位一樣,将他廢黜,在淮南溫暖的春風中,卻不得安歇,總感覺斧頭的影子在脖子上晃。
“根本沒有什麼斧頭!”項燕想告訴他的大王,這時刻,需要的是摒棄一切舊怨,團結整個楚國的貴族庶民禦敵,而不是為了陳年舊事,以下乘手段證明自己得位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