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第8頁)

第0259章

章邯

  “久仰章司空大名。”

  聽說來者叫章邯,黑夫愣了愣後,這句話不由脫口而出……

  然而,他卻不能将自己久仰的章邯事迹說出來,因為那些事都還沒發生。

  李由不會想到,連章邯自己恐怕都不曾料想,他眼下雖隻是個官職不大的軍司空,十多年後,竟會是秦軍最後的名将,在秦末挑大梁的人。一手鎮壓了陳勝吳廣的起義軍,是新六國最大的敵人,若非巨鹿之戰項羽破釜沉舟打垮了友軍,最終結果尤未可知。

  但在此之前,章少府有何事迹?黑夫便一無所知了,看來混得也一般,但已經入了李斯的眼,日後前程無量。

  章邯隻以為是黑夫謙遜,不以為意,也笑道:“邯亦久仰率長之名。”

  此人笑起來給人一種容易親近的感覺,令人驚訝的是,章邯不止是說說而已,他對黑夫的事迹的确知之甚多,作為“李斯黨”的一員,章邯與李由年齡相仿,關系不錯,故聽說過黑夫在上一次戰争的表現,甚至還記得,黑夫的姊丈叫“橼”。

  “郡縣工師都歸少府管轄,安陸縣獻上的踏碓便是由我經手的,如今已在關中随處可見。聽說近來又做出了連機水碓,我在汝水上見來自南郡的工匠在架設,其設靈巧機關,役水而舂,其利又十倍于踏碓,真是令人歎為觀止,有了此物,兵卒們吃飯食前,再也不需先舂半個時辰谷米了……”

  經過半年使用,水碓已經成熟,除了在南郡廣為傳播外,也被帶到了軍中,在軍隊紮營的溪水邊設立,這東西在中原還算新鮮玩意,十分矚目。

  章邯是個聰慧睿智的人,黑夫雖然隻是個小率長,但能讓秦王親贊“荊栎之中,亦有梓材乎”的人,能讓李斯之子李由信重的人,又豈會怠慢呢?所以也不吝贊美之辭。

  一通寒暄,李由讓二人與他一同入帳内,并讓人去把書佐馮敬也喊來,好記錄南郡兵對壁壘工程的計劃和人手分配。而在馮敬未到時,三人卻聊先起了兵事。

  李由道:“少榮乃是關中人,早在數年前,便在軍内供職,參與了葉郡守滅韓之役,又随王老将軍收趙有功,得封公大夫。”

  “哦?”

  黑夫有些驚訝,看着章邯才三十不到,原來他在軍中資曆這麼老,且與自己爵位相當。不知為何卻進了少府為吏?此番征兵也沒有直接當上軍官。

  章邯雖然生得魁梧,卻樣貌斯文,說話也慢吞吞的,不急不躁,他解釋道:“我家三代人都在少府做事,也算是延續父、祖之職吧,征兵時也缺擅長與土功木工打交道的軍司空,王老将軍便選中了我。”

  李由則為章邯惋歎:“少榮亦精通兵事,在鹹陽時,我沒少與他談論軍争兵法,不做軍吏确實可惜了……”

  說到這裡他眼珠一轉道:“少榮,眼下王老将軍令三軍高築壁壘,依你來看,接下來将軍會如何打這場仗。”

  章邯笑道:“軍司空妄議軍務,不大好罷。”

  “這裡又無外人,但說無妨!”

  李由一副已将黑夫看做自己人的架勢,章邯也不好推脫,沉吟片刻後道:“兵法有雲,不可勝者,守也;可勝者,攻也。守則不足,攻則有餘。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動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勝也……我想老将軍打的,也是這樣的主意罷,秦以镒對铢,占盡優勢,故此戰不需要多花哨的兵勢,隻需要耐住性子,先勝而後求戰,必得全勝!”

  李由聽罷,哈哈大笑起來,指着黑夫道:“少榮,你的見解,與黑夫率長的看法竟不謀而合。早在一月前,他在南郡就料定,說此戰急勝為下,王老将軍必謹慎行事,徐徐圖之,以正合,以奇勝,還說這叫……防守反擊!”

  章邯看向黑夫的眼神多了點興趣,黑夫則謙遜地說道:“我經曆過一年前李信、蒙恬将軍的大敗,故以為不可倉促尋戰,今歲南郡豐收,多出了粟稻六十萬石為軍糧,其餘各郡亦糧秣充足,又有汝水等河流以船運糧,先在前線紮穩腳跟要緊。”

  故善戰者之勝也,無智名,無勇功。而上一次李信卻偏偏極力追求這兩樣東西,動作花哨,反被項燕将計就計,為天下笑。

  王翦就穩多了,這老頭打算用最無恥也最有效的戰術:以國勢壓垮你!

  黑夫是知道這場仗的大緻過程的結果,章邯則是深受王氏用兵之法的影響,日後他所打的仗,不論是戲水之戰,還是定陶之役,都是先守後攻,并對軍糧辎重極其重視。

  不同的原因,卻得到了相同的結論,一番言談後,章邯對于黑夫,頗有種“所見略同”之感……

  ……

  自從那天被李由相互介紹後,黑夫與章邯也算相識了。

  反正王翦鐵了心高築牆廣積糧,楚軍也不敢貿然進攻,這場仗一時半會打不起來,黑夫便向李由讨了監督民夫的任務,與章邯多了些打交道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