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王翦鐵了心高築牆廣積糧,楚軍也不敢貿然進攻,這場仗一時半會打不起來,黑夫便向李由讨了監督民夫的任務,與章邯多了些打交道的機會。
在此期間黑夫發現,章邯雖不掌兵,但他的工作,亦與打仗息息相關,并且有自己的一番獨到見解。
當次日,黑夫再次感慨章邯不做軍吏可惜時,章邯卻道:
“任命軍吏,管理士卒兵甲,編訂行伍什伯,明金鼓旗幟,率軍陷戰陣,克敵營,此都尉之官也。”
“知前後百裡險易,查敵軍之虛實,此軍候之官也。”
“使軍賦分配公平,賞罰分明,此軍法之官也。”
“使道路通暢,營帳安穩,壁壘堅固,軍竈水井俱全,此司空之官也。”
“使辎重運輸及時,協助大軍收容斷後,轉移駐紮時無人離散,軍資無流失,此軍輿之官也。”
一席話,就把秦軍一部的都尉、軍侯、軍法官、軍司空、軍輿五官的職責都道明了。
說完這些後,章邯比了比黑夫:“率長屬于都尉之屬,而我是司空之官。以上五官,對于将軍而言,猶如身體與眼睛喉舌、股肱手足的關系,缺一不可。”
這五官各司其職,大緻相當于後世的師長,偵察營長,軍法官,工兵營和後勤部,分工已十分精細得當,如此才能保證一支上萬人大軍的正常運轉。
黑夫聽罷反而贊道:“能有這種全局的認識,少榮果然如都尉所言,有為将之才!”
難怪十多年後,章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幾乎以一己之力挽回了秦朝的覆滅!
但眼下,章邯依然隻是一個整天在工地上跑,身上随時沾滿灰土的軍司空,他的職責,都與土工作業有關:大軍行進時他要帶着民夫們鋪路架橋,保證路況良好,使運輸順暢。
而後,還要根據根據地形和人數多少,來确定營地規模,立下堅固的營寨,作為大軍立足之地。
再次,掘井立竈,以保證駐軍的飲食飲水供應,畢竟這年頭,講究“壘合而後敢處,井竈成而後敢食”。
這時候章邯似乎也沒什麼遠大的志向,跟黑夫熟識後,他甚至指着那些在軍營旁住着簡陋小帳的民夫,有些自得地說道:“再說了,别看軍司空不掌兵,可有将軍之命,這萬餘民夫,卻要聽我号令!”
黑夫有些好笑,看來章邯是要在少府幹到頭了,他暗暗道:“一萬人?這不算什麼,今後,你還要管七十萬刑徒民夫,為始皇帝修陵寝,做秦朝最大的包工頭呢!”
……
PS:章邯早年事迹,參考馬非百《秦集史》人物傳記四之章邯:章邯,字少榮,收趙滅韓有功。
第0260章
商功
朔風來時交孟冬,景色蕭條萬物空,十月上旬的上蔡東郊,這天卻多了幾乘車騎,章邯與秦墨程商乘車,黑夫則騎馬,在上百兵卒的保護下,離開了營地,往東而去。
禦者駕車的速度很慢,好讓軍司空章邯仔細觀察周圍的地形,待到駛到一處地段後,章邯便大喊一聲:“停!”
紮營講究擇地,而建造壁壘亦是如此,黑夫見此地左有草澤,右有流泉,背小丘之險,面向東方的視野卻十分平坦,且有道路經過,數裡外亦有林木草地可供樵牧,可謂四備之地。
黑夫瞧了瞧後道:“這不就是李都尉說的東郊野地麼,聽說當年廷尉父子數人,常牽黃犬逐狡兔于此,的确适合紮營建壘。”
眼下要做的修築壁壘工作,亦是章邯的“處軍輯”之職。
“處軍輯”之“輯”為安輯之義,是指壁壘築就後,不怕敵人來偷襲或強攻,軍隊得以安心駐紮;施工任務分配得公平合理,就不至于因此而發生混亂和矛盾。
說話間,章邯也和衆人下了車,開始手持準、規、矩、繩等器具,在一望無際的上蔡平原上,開始進行施工測量。
章邯舉起垂着重物的“準”,下了車試了試平直,比較地勢之間高低的差别。而程商則拉着步繩,在地面上一步一步地認真測量,旁邊還有一位書佐在記錄距離。
至于“規”,是校正圓形的用具,“矩”畫方形的用具,也就是曲尺。章邯和秦墨已經把這種簡單的工具玩出了花樣,既可以定水平、測高、測深、測遠,還可以畫圓畫方,使用時安放的位置不同,還能測定物體的高低遠近及大小,至于誤差有多少,便全看操作者的經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