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夫面露愠色,目光掃過,包括桀骜不馴的共敖在内,所有人,都敬畏地垂下了頭,不敢直視他的眼睛。
“軍法言,諸罰而請不罰者死!諸賞而請不賞者死!”
“二三子,勿要鼓噪,慎言!若有什麼不服,本司馬……”
黑夫聲音大了起來:“本庶長,已有直接上書之權,會替二三子向大王,向鹹陽問個明白!但眼下,還望二三子能先拜謝大王之賞,并奉王命,開地分田!實墉實壑,實畝實藉!”
大夥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後竟是方才先嚷嚷不滿的共敖,對黑夫的老部下們點了點頭,咬着牙下拜,大聲道:“下臣共敖,拜謝大王之賞!”
“臣等拜謝大王之賞!”這拜謝雖然稀稀拉拉,但好歹将幾近沸騰的鼎給蓋上了。
章邯瞧了黑夫一眼,暗自稱奇,方才這局勢,換了他,都有些收拾不下來,看來黑夫在家鄉子弟兵中的威望極高。
待衆人再度安靜下來後,黑夫又朝冷汗直冒的楊樛一拱手,嚴肅地道:
“将為兵首,大王之谕,當從黑夫處始。黑夫從五大夫升為左庶長,有四十九頃土地被分在南昌,但凡所開之地,士卒們先選,剩下四十九頃最爛的,請留給我!”
第0311章
生産建設兵團
目送楊樛離開後,黑夫和章邯放下了手,對視一眼後,目光有些複雜。
“少榮以為,大王此谕,是為何?”回去的路上,黑夫問章邯。
“是因為土地,内郡的無主田畝不夠了。”
章邯來自關中,且作為負責土木工程的司空,在九江郡時或多或少接觸過一些田畝、戶口資料,所以看得更清楚些。
“從王十一年令王老将軍攻阏與開始,秦無歲不出兵東征,至今十有四年,每年都有仗打,每年都有将士斬首奪城,立功受賞。關中的無主田地,幾年前就分光了,就連邊邊角角的林澤,也開辟了不少,用來五國遷移過去的豪貴。從滅魏之戰起,關中士卒獲賞的土地,便開始分到邊郡了。比如我,明明是内史夏陽人,田地卻分到了隴西冀縣。”
“山東各郡更甚,颍川、三川、河東、河内、南陽等郡,本就人多地少,如今那些地方籍貫的兵卒,新得的田地甚至得從太原、雁門、上谷處開辟。”
南郡也好不到哪去,全郡百萬人口,田地卻不過一千萬畝出頭,像江陵、郢、鄢三縣,人口最衆,占了南郡三分之一,早已沒有多餘田地,隻能從更遠的夷陵等縣想辦法。
黑夫暗暗算了筆賬,這年頭,中國人口大概有三千萬人,全國耕地面積約為三億畝(秦畝)。按理說五人一戶,一戶百畝,是完全夠分的。但别忘了,大半土地都集中在少數貴族勳臣手中呢。
且秦國的軍功爵制度,吞噬六國的同時,也在吞噬秦自己的土地,制造了一個無窮無盡的缺口!
雖然每年都有新開辟的土地,但新興的軍功地主更多,需求遠大于供應。于是,原本土地就有些緊張的中原,更加捉襟見肘,甚至出現了許多縣無地賞有功将士的情況。
信,國之寶也,政府的信用,重于九鼎。政府許諾的土地不能食言,否則,軍功爵、名田宅兩個強國之基,就将一夜崩塌。
這種情況下,秦王政有三個選擇。
第一是加大對内郡的開發,把苑囿林地,山澤獵場全部變成耕地,讓有功将士在原籍開荒。
過去十來年,秦王也是這樣做的,屢次重申商鞅的墾草開荒之令,命令各縣繼續開地。可惜這年頭生産力有限,墾荒集中在平原地區,山地森林的大量土地暫時無法利用,隻能勉強維持田畝的供需平衡。
這種情況,随着第二次滅楚之戰的勝利,被徹底打破了。
不算黑夫他們這些一口氣增地幾頃,幾十頃的軍吏。光參戰的六十萬人,每人平均一級爵位嘉獎,就要發六千萬畝土地!
隻開荒是不夠了,為了安撫嗷嗷待哺的有功将士,秦王隻能從其他地方打主意。
第二個辦法,是在原五國故地的郡縣,侵奪五國之民的田地,或者大肆打擊貴族豪貴,奪其土地,讓秦軍将士移民占有。
聽上去很誘人的選擇,征服者最喜歡強加給被征服者的暴政,比如清朝的圈地令。
但令黑夫驚訝的是,秦王居然沒有走這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