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第7頁)

  随即,便示意谒者喊出了“罷酒,退朝!”結束了稱帝後的第一次大朝會……

  皇帝的坐辇在郎衛們護送下離開大殿後,王绾松了口氣,有了這個時間緩沖,他至少可以理清思路,反駁李斯這個前後不一的小人!

  他看了已然撕破臉的李斯一眼,一揮袖,與宗正等大臣,以及衆博士氣呼呼地離開了殿堂。

  李斯則坦然一笑,絲毫不懼,他屈尊王绾之下已久,過去一段時間,一直在小事上附和王绾,讓他放松警惕,今日驟然表明立場,便做足了一決勝負的準備。

  論舌辯,他隻敢認前三,但要比寫文章上奏疏,玩弄文字,當朝……不對,是全天下,有誰是他李斯的對手?

  除非,是死在雲陽獄中的那個亡魂複生,李斯才會心生忌憚……

  “你活着時我日夜如芒刺在背,可你死了,有時候我又覺得,真是,寂寞啊……”

  李斯搖頭歎了口氣,不同于來時的趨行,李廷尉寬了寬腰間鞶帶,挺直了腰闆,大步邁出殿堂!

  ……

  随着封建、郡縣之争擺到案上,王、李二人的朝堂角力已圖窮匕現,群臣心思不一,或持封建說,或言郡縣好,而整個過程裡,一直冷眼旁觀的黑夫,卻感覺自己又長見識了。

  朝會之後,黑夫和蒙毅、王離帶着郎衛,分列前後左右,護衛皇帝坐辇返回寝宮時,便暗暗想道:

  “李斯最後那段話說的真是毒辣啊,尤其是功臣二字,分明是在瘋狂暗示,群臣不少人之所以支持封建,是因為自己也不滿現狀,想要裂土封君的私心……”

  眼下秦已不再進行實封,連王翦都是虛封,最多享受一個邑主的虛名。

  “嘿,雖然皇帝讓群臣回去重新組織語言,在奏疏上一決高下,但那些先前支持封建的武臣,隻要足夠聰明,已無膽量再公然支持了吧?”

  同樣,黑夫擡頭看着皇帝在辇上的高大背影,也赫然發現了秦始皇的一個愛好。

  和《濫竽充數》這個故事裡的齊宣王不同,秦始皇不喜歡聽群臣的大合奏,因為那樣一來,便不知道群臣高下了。

  皇帝和齊闵王一樣,好一一聽之,将群臣一個個拎出來就某事發表意見,就像讓樂官單獨吹笙一般。從而明白每個人的才幹,将混在裡面的南郭先生踢走,并能掌握每個人的政治傾向。

  他猜對了,這法子,就是韓非說的:“人主使人臣言者必知其端,不言者必問其取舍。則人臣莫敢妄言,又不敢默然……”

  這才是一位精明君主的南面之術。

  “這樣一來,像葉騰這種全程看戲的臣子,就沒辦法繼續保持緘默了。”

  黑夫幸災樂禍,卻不曾想,到了當夜宿衛禁中時,本來沒資格談論此事的他,竟也被秦始皇單獨拎出來,要他就封君、郡縣發表意見……

第0328章

何器?

  “秦據天下之雄圖,都六合之上遊,立律令而不封子弟,使公子庶民皆勇于公戰。每奪一地,廢封君而設郡縣,故秦益強,此乃合一國之力為公器也……”

  “楚則不然,封君太衆,貴族太重,吳起亦不能制。鄢郢之戰,武安君孤軍深入,然楚封君各戀其家,望風而遁。于是楚國日漸卑弱,雖有地方五千裡,持戟百萬,不能敵秦十萬銳士,何也?此所以分國之力,為私家之器也。”

  “是故分封必弱,郡縣則強,今陛下雖一統海内,若分天下泰半為封國,豈知百年之後,子孫重蹈周室之事?”

  讀完李斯連夜呈交的奏疏,秦始皇難得露出了笑。

  “李斯啊李斯,又寫了一卷能傳示天下的好文章。”

  不對,應該說,隻要是李斯用心寫的文章,都能讓人不知不覺讀進去,閱後拍案叫絕,不愧是荀卿的弟子。

  但要論在秦始皇心中的位置,還是荀卿另一位弟子更高些。

  李斯隻是一個可以助他成帝王業的大才,用起來稱心順意,但韓非寫下的那些話,卻是可以當作為君之道來奉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