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第10頁)

  削了一上午的鋒镝後,一座兵器小山已空,卓鐵和程鄭走到下一座,發現這裡全部都是趙國兵刃!

  “這是恒山的鐵杖,我曾為人打制過!”

  程鄭的手有些顫抖,鐵杖是趙國恒山最著名的兵器,它的内心用鐵鑄成,頂端安有銅帽,外面包着塗黑漆的藤皮。武安君李牧麾下,就有一支上百人的恒山武士,他們常衣鐵甲、操鐵杖以戰,而所擊無不碎、所沖無不陷……

  想想那場面,趙人就熱淚盈眶。

  隻可惜,一切都已經灰飛煙滅了,六國破,名城隳,王侯降,豪傑死,連失去了主人的兵刃們也無法幸免,作為戰利品被帶到這裡,身首分别,支離破碎!

  “秦人收六國之兵于此,削其鋒镝,究竟想做什麼?”

  卓鐵也滿是疑問,三日之後,當他們奉命推着沉重的鋒镝,走到渭水以北時,二人才恍然大悟。

  他們面前,是一個巨大的工地,最外圍是數千間簡陋的窩棚,上萬徭夫生活在此,大多是膚色黝黑的關中農夫。

  再往内,則是卓鐵、程鄭都不陌生的冶煉場。地上豎立了三十四個橢圓形的煉爐,圍成一圈,不算爐下凸字形的夯土台,隻算爐身,個個都高達丈餘。

  和無數車鋒镝一起運來的,還有木柴和木炭,刑徒不斷往煉爐下放置燃料,新送至的銅鐵不加分别地放入爐内,日夜不休地冶煉。

  滾燙的銅鐵金液沿着銅渠,奔騰着流向衆煉爐包圍的地坑。

  卓鐵小心翼翼地靠近,發現其深達數丈,裡面是一個已經制作好的巨大範模!瞧那模樣,似乎是一個正在鑄造的巨人,高鼻深目,身穿狄服,站立拱手,作恭順狀……

  卓鐵、程鄭,山東工匠都驚呆了,程鄭甚至失神坐倒在地,仰起頭時,他發現周圍煉爐的濃煙緩緩升起,彙成一股,直沖天際!

  ……

  站在章台宮頂端,黑夫的視野比山東工匠們寬闊多了,所以他能看到,整個渭水北岸,一共有十二個冶煉場,十二股黑煙聚集,形成了一片烏雲,仿佛要遮蔽鹹陽的天空!

  “真是壯觀……”黑夫深吸了一口氣,心中甚至有些期待金人擺在鹹陽宮中時,會是何等情景?

  這十二金人并非無緣無故鑄造,而是來源于一次“祥瑞”,秦始皇正式稱皇帝的那個月,有長五丈的巨人,身穿狄服,凡十二人見于秦國的西境邊關臨洮,但很快消失,隻留下了長達六尺的足迹……

  臨洮都尉将此事禀報皇帝後,引起了皇帝和那些齊燕陰陽家的重視,以為這就是秦一統天下,稱皇帝位的吉兆!于是為了紀念此事,秦始皇便下令,将收繳的六國兵刃運入關中,鑄高達五丈,重千石的金人十二個!

  此外,黑夫猜測,秦始皇還想将這當做一個儀式,一來,效仿周武王馬放南山,收繳天下兵刃,相當于宣布九州之内,再也沒有戰事。同時,六國用來反抗秦的兵刃被集中在一起,熔鑄成臣服于秦,為秦看守宮廷的金人,象征天下的熔合。

  其三,在皇帝看來,隻要沒了兵刃,六國遺民就像被剝奪了爪牙的野獸,再也沒有反抗秦的力量。

  前兩個目的無可厚非,但對于第三點,黑夫隻能搖搖頭了。

  “鋤懮棘矜(chú

yōu

jīn),非铦于鈎戟長铩也……”

  “秦墨說的不無道理,若不鑄金人,改鑄農具,不知将替換多少陳舊的木石工具。若讓服這次徭役的十二萬農夫,數萬工匠商賈改而去墾荒,或将開辟百萬畝良田出來……”

  前些天,秦墨程商來拜訪,其言下之意是,想請黑夫這個能時常見到皇帝的中郎戶令向秦始皇進言:鑄金人既無利于國,又無利于民,鑄之無用,不如罷之……

  黑夫無法立刻答應,隻能告訴他,容自己思慮思慮。

  “我能怎麼說?”

  在殿中輪值時,黑夫暗暗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