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第1頁)

  而章邯、程墨,乃至于張蒼等人,此刻都擠在案幾旁,黑夫站在最中間,他手持一顆光滑的鵝卵石,給皺澀的紙面砑光,砑光完畢,用手在紙上輕輕一拭,雖然背面依然粗糙,甚至有肉眼可見的麻頭、布絲粘附,正面好歹光滑了些。

  “成了……”

  月餘辛勞,終于有了成果,黑夫十分高興,他搓着手,正要在這張麻紙上試寫,一個小吏卻将一位颔下留着濃須,虎目燕額的高大中年人引到他們面前。

  “少府丞,這是少府來的吏員,說奉少府監之命來巡視。”

  黑夫一瞧,隻覺得此人有些面熟,卻又想不起在哪見過,章邯已經幾步上前,作揖道:“蒙将軍!”

  “蒙将軍?”黑夫一愣,那小吏更直接吓得拜倒了。

  這世上有幾個蒙将軍?黑夫立刻反應過來,正是第一次伐楚時,遠遠見過幾眼的蒙恬!

  “諸君免禮。”

  蒙恬朝衆人拱手:“恬初任少府少監,奉陛下之命,來鎬池巡視。”

  一邊說,他也走到案前,拿起輕薄的淺黃色麻紙,捏了捏後,果然同帛布般輕滑,而以破布、麻頭制作,想來成本也不高,便稱贊道:“善!少府丞,這就是紙麼?”

  “正是!”

  黑夫口中作答,心裡卻計算開了。

  從政治淵源上算,他是李斯父子提攜起來的,因為第一次伐楚蒙恬讓李由殿後一事,李、蒙不太和睦,按理說,他不該和蒙氏走太近。

  但另一方面,第一次伐楚,他算是蒙恬部下;第二次伐楚,又在蒙武軍中;來到鹹陽做中郎戶令,蒙毅正好是中郎将;如今調到少府,蒙恬竟又當了少府少監……

  “我跟蒙家人當真有緣啊!”

  黑夫暗暗腹诽,覺得自己表現太過冷淡也不合适,當一個正常下屬比較妥當。

  于是黑夫一闆一眼地說道:“下吏奉陛下之命,在此造紙,如今紙已初成,當以筆墨試之。”

  他擡起雙手,獻上了一支毛筆。

  “新簡必以新筆配之,紙亦然,吾等正欲用少上造在上郡、雁門所制之筆書字,既然将軍親自莅臨,下吏敢請少上造題字試之!”

第0352章

推陳出新

  今日,秦始皇難得地放下了繁忙的工作,殿中堆積成小山的兩三百斤竹簡也撤下案幾,挪到一邊,裁剪整齊的淺黃色的麻紙取代了它們,整齊擺放在秦始皇禦案上。

  皇帝拿起一張幅寬二尺二寸,長一尺的麻紙,果然如黑夫所言,輕盈如帛,但又比帛細密堅韌,因為是精挑細選的,所以看上去紙質勻淨,觸感平滑,邊緣也裁得十分規整。

  再看另一張寫滿了密密麻麻的篆字的紙,始皇帝看着字迹眼熟,便問道:

  “是蒙恬的字?”

  少府少監蒙恬作揖道:“紙張初制,不知可否書寫,諸君不敢貿然獻上,便由臣來試筆……”

  毛筆肯定不是蒙恬發明的,數年前,黑夫在安陸縣公堂上,看到小吏們人手一支筆時就知道了,此物出現的年代很早,孔夫子已經在“筆則筆,削則削”,到戰國更加流行。各地稱謂不同,秦地謂之筆,楚地謂之聿,江東謂之不律,燕趙謂之弗……

  不過,這些“毛筆”和後世區别還是很大的,毛筆頭的毛被包在筆杆的外邊,然後用漆牢固,與後來的毛筆剛好相反。

  前世今生,黑夫都拙于書法,字迹勉強能看而已,加上常年征戰,也沒想起來改造。

  等他來到鹹陽時,才驚奇地發現,一種和後世頗似的新式毛筆,已經在宮廷官署裡流行起來,以枯木為管,鹿毛為柱,羊毛為被,是謂“蒼毫”!

  一問才知道,這筆又被稱之為“蒙恬筆”,是蒙恬因伐楚戰敗被貶到上郡、雁門守邊那幾年制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