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第7頁)

  “使之以牛耕堆肥,代替刀耕火種,炎熱之地,稻作一年兩熟,數代之後,江南必成糧倉,如南郡、淮南一樣富饒。不但能使當地無凍餓之人,甚至能像巴蜀之粟售于鹹陽一般,反哺中國!而南方的犀角、象齒、香木,也能源源不斷運入關中。”

  “故陛下派士卒戍江南,填長沙、豫章之舉,同惠文王開巴蜀一般,功利千秋!”

  秦始皇對黑夫的回答十分滿意:“卿言甚善,此乃功利千秋之策。”

  他随即看向孟、西、白三氏族長,意味深長地說道:“軍法有雲,為将忘家,逾垠忘親,三氏乃四百年世族,考慮私家子弟安危無可厚非,但朕乃天下之主,不得不忘家忘親,為全局和長遠考慮……”

  孟、西、白三氏族長有些委屈,卻都讷讷不敢言。

  朝野之中,已經沒有人敢公然反對秦始皇決定的國策了。

  殿内衆人,唯獨趙高敏銳地發現,方才黑夫說到向江南派兵移民時,說了中原、淮南,卻唯獨沒提及與孟、西、白息息相關的關西。

  “黑夫啊黑夫,你到底想說什麼?”趙高覺得,黑夫肯定有未盡之言。

  不出他所料,黑夫再拜道:“陛下,臣還未說完!”

  所有人目光,再度集中到黑夫身上,卻聽他道:

  “開荒、耕耘,收獲,乃四季之事,非一朝一夕可成。遷移民衆,修築城邑,拓寬道路,乃數年十年之事,非一年半載可成。故臣以為,昌大南疆,可作為長遠之策,緩緩而行。但眼下,有些地方,若能開拓,卻能迅速獲利!”

  “噢?是什麼地方?”

  黑夫投秦始皇所好,以“急利”說之,皇帝果然沒有反感,讓他說下去。

  黑夫擡頭道:“關西!”

  所謂關西,與關東相對,乃函谷關以西區域,這是秦的中樞,也是人口最密集的區域,哪裡還有什麼能開拓的地方?

  黑夫此言讓殿内群臣啞然失笑,同樣陪伴秦始皇出巡至雍的内史騰輕咳一聲,出面斥責女婿道:

  “少府丞,内史同樣地乏人衆,林木環繞的渭南五苑之地,為了安置山東十二萬戶移民,也已開辟了不少,建立了十餘個城邑。你說開拓關西,難道還要陛下将僅剩的皇室林苑也開放不成?”

  “下吏并非此意。”黑夫早就跟老丈人通過氣,此刻便一唱一和起來。

  “關西之地,可不止是内史,還有隴西、北地、上郡三處,同樣是地廣人稀,與其使孟、西、白等關西子弟千裡迢迢赴水土不服的江南,何不使其就近屯守三郡?”

  他說完後看着孟、西、白三氏笑道:“方才三公也說,隻要子弟留于關西便可吧?不知三氏子弟可願去三郡?”

  三郡皆迫近戎狄,修習戰備,高尚氣力,以射獵為先,故秦詩多車馬田獵之事,相比于遙遠而可怕的江南,隴西、北地、上郡相當于隻在家門口了,孟、西、白三老連連點頭:

  “吾等關西之人,甯赴隴西北地,也不願遠涉江淮。”

  黑夫又朝秦始皇拜道:“臣請言其利。”

  皇帝雖然沒料生于南方長于南方的黑夫會忽然說起開發三郡的事來,有些意外,但還是颔首道:“可。”

  “此舉有兩利,一利長遠,一利近迫。”

  “義渠、白狄雖早已滅亡,但三郡仍有許多戎狄與編戶齊民雜處,其勢未熄,如今天下一統,關西腹心之内仍有隐患,不可不治也!”

  黑夫說這話是有依據的,義渠國可是秦的大敵,兩百年前,義渠王發大兵攻秦,從泾北直攻到渭南。後來義渠還參與過六國合縱,在李帛之戰中擊敗秦軍。最後是靠了宣太後以女色誘之,才将義渠君殺死在甘泉山,義渠故地也變成了北地郡。

  義渠滅國後,義渠戎人卻未消失,其貴族或以“公孫”為氏,或以“義渠”為氏,享有貴族權力,稱之為“戎翟君公”,活躍在北地、上郡、隴西。當年蕲年宮之變,嫪毐便勾結了部分“戎翟君公”為亂。

  事後秦始皇拆散了一些部落,并通過移民通婚,同化了不少義渠人。但三郡未編戶的戎人,仍占了人口三分之一,他們半耕半牧,以皮毛充當賦稅,作為騎兵加入秦軍作戰,對統一戰争也有貢獻。

  黑夫回到鹹陽後,是找學霸張蒼好好補了補課的,有了這些案例作為依據,他的提議顯得順理成章。

  “如今天下一統,臣以為,可分山東移民、宗氏子弟填之,使戎狄漸沐華風,此乃長遠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