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天下一統,臣以為,可分山東移民、宗氏子弟填之,使戎狄漸沐華風,此乃長遠之利。”
秦始皇微微沉吟,又道:“近迫之利又是什麼?”
黑夫道:“我在鹹陽時,曾聽戎商烏氏延說起過,隴西、北地以西,有河西地,月氏、氐羌居之。上郡以北,有河南、河套地,白羊、匈奴居之。這三處地廣民稀,水草宜畜牧,故河西、河套之畜,為天下饒,烏氏每年購進的大量牲畜,便是從各部所得。”
這是秦始皇讓烏氏倮兄弟做了十多年的生意,秦國推廣牛耕,又有車萬乘,騎數萬,對牛馬需求量很大,光靠中原的蓄養遠遠不夠,必須從塞外補充。
“又聞諸部民風彪悍,兒童即能騎羊,引弓射擊鳥鼠,稍微長大就能射擊狐兔。成年男子都能拉開強弓,披挂甲胄,騎乘戰馬,來去如風。其習俗,平常無戰事時,則随意遊牧,以射獵飛禽走獸為職業,形勢緊急時,則人人練習攻戰本領,以便侵襲掠奪,這是他們的天性,如惡狼一般。”
“故每逢秋冬之際,這些戎狄諸部便越過界線,侵擾邊郡,燒殺搶掠,奪走人口。先君昭王時,為了防止匈奴等部南下劫掠滋擾,專心東向一統天下,便在三郡築長城以拒胡。”
殿内群臣頻頻點頭,秦國西北邊疆還好,燕趙兩國,更是飽受侵擾。不過燕打敗了東胡,拓地千裡,趙國也以李牧大敗匈奴,兩國也和秦一樣,為了專注争雄中原,在邊郡修了長城。
“如今四海歸一,以臣看來,陛下不但是中原之主,亦是蠻夷八荒之主,我大秦兵強馬壯,不必再守于長城之内,而可以向外開拓!既能報百年屢遭劫掠之苦,又可直接奪取河西、河南、河套草場,奪其牲畜十數萬頭,此乃急迫之利。若能牢牢占據三地,則塞北蓄牛馬,江南有粟稻,也能互為補益!”
說完這些後,見皇帝仍然沒有表态,黑夫便再接再厲道: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根不固而求木之長,源不深而望流之遠,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移民充實關西三郡,此乃鞏固關中的根本之法,出境掃平諸部,此乃開源之舉。富國者,務廣其地,開江南五嶺之地是廣,拓西北胡戎之地也是廣,但一遠一近,一緩一迫,一為根本,一為枝末。臣竊以為,當先西北而後嶺南。”
“下臣一時愚見,還望陛下察之!”
第0364章
開邊意未已
“多謝婦翁指點,不然黑夫哪能知曉那麼多國朝典故。”
蕲年宮之議後,出了大殿,黑夫追上了内史騰,向他道謝。
内史騰看向自己的女婿,摸着胡須道:“是你自己想出的主意,我隻是稍加補益。”
話雖如此,但黑夫知道,若自己不與内史騰通氣,交上的答卷頂多能得個七十分,葉騰教了他一些措辭和國朝典故,說服力強了很多,起碼有九十分。
他暗道:“我當時的意思是,老丈人可以憑内史的身份獻策,身為内史,提出鞏固關西的提議,順理成章。但他卻讓我自己找機會獻言,這是在替我鋪路麼……”
内史騰知道自己身為韓人,卻投秦滅韓,被韓人恨之入骨,在朝中唯一憑籍的,就是皇帝的信重,一旦這點依仗沒了,葉氏的下場,恐怕會很慘。
他沒有兒子,隻有一個獨女,族人中雖有幾個侄兒,但都是無才之輩,如此一來,作為“半子”的女婿黑夫,便成了家族未來唯一的指望。
正是看中了黑夫冉冉升起的潛力,葉騰才毫不猶豫應下這樁婚事的,他有在南郡積累多年的政治基礎,而黑夫擁有無限的未來,雙方簡直一拍即合。
現在,他越發覺得,自己的決定是對的。黑夫曾提出在彭蠡澤以南設豫章郡,建南昌城,以便“昌大南疆”,這隻算一郡之策。但随駕西行期間,黑夫找到内史騰,提出“固本”設想,已稱得上謀國之策了!
不過,秦始皇還是老習慣,沒有當場同意,而是讓諸臣下來後上疏表達自己的看法,還發了一份诏令回鹹陽,讓丞相、禦史大夫、廷尉等也參加議論。
畢竟是國策啊,一旦确定,影響甚大。
所以黑夫有些拿不準,回到居所後,他又拜訪了葉騰,與他相對而坐,問道:“婦翁以為,陛下是否會同意此策?”
葉騰道:“你用陛下喜歡急利說之,所言之事又正好切中要害,陛下不會生出反感來。”
“至于是否會同意,陛下一般會考慮兩件事,其一是陛下之欲,一旦決定某件事,便會做下去,做完為止。其二,便是朝中諸臣的看法。”
接下來,葉騰展現了他老政客的利害之處,幫黑夫一一分析了,朝中哪些大臣會支持此策。
“最擁護此策的,當屬孟、西、白等老秦世族。”
對這些本土勢力而言,皇帝的國策重心,已經偏離關西很久了。兼并六國也就算了,但打完六國,卻又要調自家子弟去遙遠炎熱的南方,他們感到無法理解,卻又不敢反抗,隻能不情不願地上路。
可現如今,本來第一位“戍江南”的将領黑夫,卻叛離了本就沒多少人支持的南進派,轉而提倡西進,先鞏固隴西、北地、上郡,再出長城,開拓戎胡之地。